2025年10月27日,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311.HK)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额777.0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72.4亿元人民币,同比稳定增长6%。其中,中国建筑国际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8.4%。
投资业务模式优化改善现金流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建筑兴业坚定推进投资业务模式“长改短”,积极寻找新模式、新空间,在利润率、周转率、现金流等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实现综合优化。
针对投资业务在手项目,中国建筑国际一方面逐步停止PPP新签合约,争取退出部分条件较差的PPP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模式,不断拓展政府定向回购项目及其他现金回收周期较短的项目,带动公司财务结构逐步改善。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在手现金人民币331.97亿元,占总资产比重12.0%;净借贷比率控制在65.2%,较上年年末下降8.4个百分点。
在投资业务转型的基础上,中国建筑国际进一步加强现金流管理,强化投资业务投前、投中等全流程管控,逐步形成以回款为核心的投资体系。自2022年提前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目标,中国建筑国际持续维持正经营性现金流,今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23亿元,2025年上半年内地投资业务营业额收现比首次接近100%,投资业务基本实现正循环。
与此同时,基于自身以科技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中国建筑国际积极投入科技研发,不断筑牢科技护城河。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国际形成了领先且实用的核心技术体系,并持续突破MiC、BIPV、超低碳建材、智慧建造技术、C-SMART智慧工地等多项绿色建造技术和复杂幕墙设计与生产,在境内外不同市场构建了较强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特别是在MiC技术方面,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国际优势竞争力技术。据了解,MiC建筑技术通过将建筑物拆分为若干个模块,在工厂内完成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所有施工工序,再将这些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技术快速组合拼装成建筑整体,能够大幅缩短工期、减少施工难度,在提高建筑效率的同时降低建筑过程受天气条件、劳动力资源和施工场地限制的影响。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国际MiC产品已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技术体系和产品目录(第一批)。
依托MiC技术等科技创新优势,中国建筑国家将建筑科技与市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对业务的带动力。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国际以MiC技术继续渗透市场,并获得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综合改造工程、广州南沙安置房项目等多单项目,公司科技带动类业务新签合约额占比达到48.5%,营业额本年同比增长53.2%,近三年复合增长33.0%,业务地位进一步上升。
伴随行业对高效、低碳建造需求的持续释放,MiC等高科技含量建造技术将逐步成为主流建造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国际科技带动类项目新签合约额、营业额占比稳步上升,有望成为公司增长日趋重要的动力来源,并将成为其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持续挖掘港澳及内地市场结构性增长空间
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建筑国际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在手未完合约为3936.1亿元,同比增长3.1%;新签合约额1280.1亿元(扣除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单个大型项目影响),同比增长12.0%,近四年复合增长5.8%,实现港澳及内地市场多点开花,并有望掘金结构性增长空间。
在香港市场方面,今年以来香港政府加快土地建设及市民居住条件改善,公营房屋项目持续推出,北部都会区建设也得到继续推进。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国际紧跟香港政府策略,积极参与香港公营房屋建设,中标新界元朗锦上路两单项目,同时中标洪水桥净水设施第1期等项目,保持北部都会区建设领先地位。伴随北部都会区在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被提升为战略焦点,政策支持叠加2025年下半年以来香港大宗建筑主材价格已有企稳趋势,中国建筑国际在香港市场的利润空间预计有望进一步提升。
澳门市场方面,中国建筑国际成功获得多项酒店装修、翻新或扩建工程,其地处澳门核心地带的M8澳门八号项目斩获IPA国际地产大奖亚太区最佳零售项目总冠军等国际大奖。今年以来,澳门入境旅客恢复历史高位,旅游业显着复苏,预计将继续带动高端酒店新建、翻新需求,同时澳门六大娱乐企业计划投资也将逐步落实,中国建筑国际作为唯一与六大公司均有合作的建筑企业预计也将持续受益。
在内地市场方面,中国建筑国际深挖优质区域,积极以MiC为代表的科技为先导,促进投资和建筑科技业务的地区管理融合,成功进一步拓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
在北京市场,中国建筑国际于今年三季度中标定慧寺北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首次进入海淀区市场,其集MiC业务研发、设计、生产、装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通州工厂亦启动在即;在上海市场,中国建筑国际徐汇区田林路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全面封顶,并以中海合力+为MiC在公寓楼等领域寻求更多应用机会;广州市场,公司落地广州南沙大涌与广州花都花山安置房,并以中建海龙布局黄埔区MiC模块化建筑业务;深圳市场方面,除MiC项目等科技业务外,中国建筑国际进一步跟进市场中运营及投资类机会,积极拓展业务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仍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国际资产运营业务战略价值正在凸显。一方面,通过不断拓展具备稳定利润和现金流贡献的长期资产运营项目,中国建筑国际能够有效优化自身利润水平及现金流结构。另一方面,当前诸多运营资产受多重外部因素冲击,估值预期趋于理性,也为中国建筑国际增加了交易机会增多和议价空间。若中国建筑国际能够积极把握这业务发展窗口期,坚定推进符合公司战略的优质并购项目,有望推动资产运营业务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国际将持续通过推动建筑与投资业务通过创新焕发活力,把握结构性机会,以差异化道路在壮大科技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各市场机遇,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