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在信贷行业,有些场景流量平台虽然声量不大,却能依靠导流业务稳定实现金融变现。无论是24%的贷款,还是36%的贷款,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不知不觉间规模越做越大。
爱奇艺即是这一类平台。
作为互联网金融属性相对较弱的跨界流量平台,爱奇艺在信贷业务上主要采取助贷和贷超模式,通过导流方式向下游合作金融机构或助贷平台输出信贷资产。
01
“借钱送会员”,扩大36%流量合作
据了解,爱奇艺年初以来利用“借钱送会员”营销,持续扩大其信贷业务规模,预计2025年业务规模会有较大提升。除此之外,爱奇艺还加大了36%的贷款导流,所合作的贷款业务中定价在24%+的占比或已过半。
具体来看,爱奇艺的助贷和贷超业务分布。爱奇艺助贷业务通过自有品牌“爱奇艺小芽贷”开展,合作资金方包括小米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苏商银行等。

助贷业务中,既有24%的流量合作,也有36%的流量合作,36%的助贷资产主要是担保增信类资产。
例如,在某银行和爱奇艺的合作中,某银行放款,由中黔联担保提供担保服务,借款年利率36%,日利率0.1%。以8000元为例,借款12期,利息277.01元,担保费1366.55元。担保费远超过利息费用。
爱奇艺贷超业务更加直接,根据爱奇艺借钱优选服务介绍,合作机构均为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最高年化利率不超过36%。
爱奇艺经营贷款超市“借钱优选”,贷超业务导流的产品主要为助贷产品(以36%定价为主),也有消金公司和银行产品(以24%定价为主)。
从爱奇艺的导流业务来看,较高定价的贷款导流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解释了爱奇艺作为一家拥有视频会员权益的流量平台,为何不自己去做24%+权益的业务。
原因大概是,本身导流的就是定价36%的贷款,自己再去做权益增值服务,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爱奇艺利用直接送会员的方式,促动用户授信提款,便能获得更多分润收入。
爱奇艺拥抱高定价贷款导流业务,也说明了当前不同平台对定价风险的管理松紧不一。大的流量平台普遍更为谨慎,导流业务以24%定价为主,即便涉及36%的流量合作,也是通过H5间接方式导流,少有通过API接口导流。
而中小互金平台,以及非互金类场景流量平台,对贷款导流业务的管理相对宽松,甚至以定价36%的资金为主。
不过,随着互联网助贷业务整改,高定价资产风险偏好变化,其相关导流业务也产生变数。爱奇艺流量大、客群广,即便36%压缩,还有24%可以向外导流,但中小流量平台的选择并不多。
02
导流模式受阻,贷超转做放款
在互联网助贷领域,基于平台规模和实力差异的流量分层非常明显,头部平台拒量导给腰部平台,腰部平台导给尾部平台,资金流则从18%到24%再到36%或者36%+,流量层层下沉,定价层层增加。
这一导流模式能有效循环运转的前提是,承接流量的下游平台能找到充裕的资金接盘。
一旦下游平台的资金紧张,势必会减少获客和流量需求,那么上游导流业务也就受到影响,毕竟下游的业务都做不动了,量还能卖给谁呢?
目前,由于36%的助贷资金存在不确定性,贷款导流模式随之面临需求困境,尤其是那些主要从事贷超业务的中小平台,高定价流量合作萎缩,不得不减少采量规模或者进行业务转型。
关于互联网助贷的息费定价上限(主要指36%),助贷新规并没有予以禁止,但行业内普遍反映在十月份新规落地后,助贷业务定价导向会在24%以内。并且当前资金机构和助贷平台,均对36%定价资产保持谨慎态度,整改观望成为行业共识。
其中,部分金融机构已收紧风险策略,加强对助贷平台的综合定价穿透,逐步降低36%的助贷资产通过率。
中小助贷平台24%+以上业务的“担保增信模式”、“对外导流(贷超)”规模都受到影响,资金供给减少;头部平台的24%以内业务影响较小,但是24%+的对外导流规模下降了。
当下游36%的助贷资金供给减少,不再需要接入流量平台获客时,上游的贷超导流模式就难以为继。那么留给贷超的出路,大概只有一条,就是自己做助贷做放款。
“今年贷超行业经常谈及的其实已经不再是贷超本身了,大家都在讨论放款,量卖不去了,只能自己消化。虽然资金成本有点高,但以权益贷超的形式搞全流程放款,还是能有盈余的。”贷超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
贷超转型助贷,流量是现成的,这是贷超的优势所在。问题无非是搞定资金和放款通道,资金方面,行业人士反馈并不缺,主要是资金中介和个人资金;通道的话,用的是互联网小贷通道。
当前,贷超转型助贷业务,资金成本大概在12%-15%左右,合作模式为24%+权益,权益综合费率在8%-20%左右。在贷超平台看来,资金成本比较贵,只能采取权益费用填补的方式。
硬币的另一面是,权益费用设置得过高,必然会引起大量客诉,这不仅是贷超转型助贷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助贷行业高定价模式集体转型可能会面临的难题。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