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基金虽然波动相对较大,但一天跌掉10%也是不多见的。
而今天晚上,这样的基金批量出现。
比如永赢基金旗下这只产品:永赢高端制造,A份额今天的跌幅是10.84%,几乎“领跌”全市场(排除目前净值未更新产品)。

原因很简单,这些基金的重仓股高度集中在单一行业,而今天,这些股票出现暴跌。
比如永赢高端制造,今天前三大持仓“易中天”跌幅都超过了13%。
永赢基金旗下另一只产品永赢科技智选,二季度同样重仓“易中天”。但估计基金经理三季度进行了调仓,即便如此,这只基金今天的跌幅仍然接近6%。

都说买基金是分散投资风险,但现在一些基金经理的“骚操作”,让买基金跟买股票也没多大区别了。
倒也不是说跌了就来批评。
只是公募基金这种抱团炒热门股的现象到底合不合理,确实值得我们讨论。
毕竟有关部门对公募基金的定位一直是中长期资金,而不是短线炒作资金。
01
多只基金大跌,含永赢基金旗下“冠军基金”
9月4日,虽然大盘“只”跌了1.25%,但科技板块回调幅度很大。
尤其是前期非常火的光模块(CPO)、光芯片、光通信等概念,纷纷大幅回调。Wind光模块概念跌幅高达11%。
A股的CPO概念最近非常火,尤其是由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组成的“易中天”组合,涨幅普遍都是三位数。
但今天,它们的回调幅度也很惊人。新易盛-15.58%、天孚通信-15.42%、中际旭创-13.39%。
这样的跌幅,也把很多重仓的公募基金“带进沟里”了。
永赢高端制造、信澳业绩驱动混合、富国新兴产业等一大批基金,今天的跌幅都超过或接近10%。
原因是,这些基金的重仓持股高度一致。
比如永赢高端制造今年二季度前5大重仓股分别是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和天孚通信。

5只股票占了基金股票持仓的近50%,前10大重仓股持仓占基金股票持仓的72%以上。
信澳业绩驱动混合的持仓,更是集中了最近市场上所有的“网红股”。新易盛、中际旭创、麦格米特、英维克、天孚通信、生益电子……前10大重仓股持仓占比83.61%。
当然,因为这样的持仓,这些基金今年的收益都非常好。
比如永赢高端制造今年的收益接近70%。
永赢基金旗下另一只产品永赢科技智选A份额今年以来的收益是177.8%,成立(2024年11月)以来涨幅222.58%,是行业中的“冠军基金”。
但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今天凌晨公告,自2025年9月5日起暂停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限制为1万元。
为了防止投资者头脑发热,实际上8月下旬就有不少绩优基金开始限购了。
但永赢科技智选晚了几步,前几天进的投资者,无可避免要吃下今天这波暴击。
02
是股票成就了基金,还是基金经理成就了股票?
暴涨暴跌本身也是投资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另一个问题:到底是股票成就了基金,还是基金经理成就了股票?
如果我们现在往回倒,不难看出:本轮行情中,不少优秀基金经理提前布局,押中了爆款股票,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但从另一个视角看,正是主动权益基金追逐热点,高度抱团,造就了“易中天”们的逆天走势。
我们还是以永赢科技智选为例,其基金经理任桀2018年加入永赢基金,历任TMT研究员、科技组组长,应该说对TMT有相当多的研究。
任桀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面调仓,把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等公司仓位拉满,前十大重仓股全是新进股。

你要说这里面有什么逻辑,当然也可以。但如此剧烈的调仓,显然是基金经理的一场“豪赌”。
短期内基金经理们集体“追涨”,无疑进一步催化了相关板块的行情。
根据券商中国最近的报道,ETF并不是本轮推动算力板块上涨的主力,ETF甚至出现了阶段性止盈现象。而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腾挪乃至“抱团”,是推动算力板块上涨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券商中国的报道里,引用了一位基金经理的观点,我印象很深刻:
“面对算力板块一骑绝尘的涨幅,基金经理很难做到熟视无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相对排名。对于考核相对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来说,上不上车已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甚至,为了追赶业绩、稳定排名,一些原本风格偏向保守或重仓其他赛道的基金经理,在二三季度也开始调仓换股,加仓算力板块。

据统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有约1500只基金持有光模块龙头新易盛,持股占新易盛自由流通股比的40%;而国产算力龙头寒武纪背后站着超1300只基金,持股占其自由流通股比例高达44%。
极致抱团行情,容易批量生产“爆款基金”。
而正当投资者被基金飙升的收益吸引,大举加仓的时候,风险往往就已经在酝酿了。
03
基金经理也炒短线?不能忘了中长期资金的定位
最近两个月,A股涨幅可观,但板块高度集中,这与公募基金的极致抱团有关。
虽然相关产品短期内的涨幅可观,但整体而言,这种抱团行情或许并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实际上,对于公募基金,相关部门有着明确的定位,也有着明确的“任务”。
去年,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具体而言,要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
公募基金作为中长期资金,不仅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更应该创造长期稳定收益,担负起推动市场稳健发展的作用。
但眼下基金经理们过分追逐热点,抱团炒作极个别板块,或许有违这种定位。
以永赢科技智选为例,按照二季度持仓估算,这只基金今天的跌幅大概率超过10%。但其最终跌幅不到6%,意味着基金经理在二季度重仓“易中天”后,三季度又进行了较大的调仓。
这样短期内的快速“倒手”,无疑是把原本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公募基金,变成了短线炒作的投机资金。
试想一下,一个市场中散户追涨杀跌也就算了,如果连机构也只爱追逐热点,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
倒也不是说目前被热炒的这几只股票质地不好,只是它们目前的估值,的确已经出现了“透支”。
8月底,被过分爆炒的寒武纪,甚至被逼得公布了自己对2025年全年收入的预估: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实际上,当前这样的行情,过去曾出现过无数次。毕竟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基金,年年都有。
过去几年,我们听到过白酒、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医药甚至银行等板块的抱团故事,见证过贵州茅台、九安医疗、隆基绿能等个股股价飙升的盛况。
但这里的很多故事,后来都变成了事故。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