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DeepSeek等前沿科技成就促成了市场对于中国科技公司价值的重估。管理软件领域的公司也迎来了股价上涨,如用友网络涨了约60%,金蝶国际港股价翻倍,汉得信息涨了约七成左右,而鼎捷数智股价也接近翻倍。
股价上涨背后,是市场普遍看好AI技术带来管理软件服务模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中,最被人看好的方向莫过于智能体。对于管理软件而言,智能体意味着一次全方位的代际跃迁机会,推动产品从工具型软件向智能决策系统演进,商业模式从销售许可证、SaaS订阅向交付可衡量的业务价值转变。包括鼎捷数智在内的管理软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智能体,其发展潜力也在日益凸显。
在智能体研发和应用方面,鼎捷数智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独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比较显著的优势。
管理软件的“智能体革命”
智能体被视为AI发展的终极目标,因为智能体基于AI能力,可以主动思考,制定计划,自主处理人类布置的复杂任务,比如根据材料和目标,自主完成一份PPT的制作。
从产业界到研究机构,都非常看好智能体的前景。如中金公司认为,近年来AI Agent产品所能够完成的任务长度呈现上升趋势,Agent任务长度的“Scaling-Law”正在逐步显现。AI Agent的商业化拐点会随着通用产品的出现而到来,长期市场空间远未得到释放。
产业界更是对智能体推崇备至。如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最近表示,华为的终端要靠AI来武装,预计未来所有的智能终端都会变成一个AI智能体。
对于管理软件而言,智能体也意味着巨大的变革机会。管理软件在很多场景下做的是业务流程管理,而AI智能体具备理解指令甚至模糊指令、动态规划路径、调用各种工具,完成设定的任务,实现高度的智能化,效率也大幅提升。
AI智能体正在深刻改变管理软件的传统范式,它不仅仅是功能增强,更是从“工具”到“协同伙伴”、甚至“自主员工”的根本性转变。其带来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品形态进一步升级。传统管理软件由菜单、表单和报表构成,而智能体引入了对话式、自主化和多模态交互的新形态,从而将改变管理软件的易用性。软件部署到甲方,遇到的很大挑战往往是怎么让员工愿意高频使用起来。经过智能体武装起来的管理软件,除了能解决业务问题,还能让员工用起来更加顺手,大大提升价值。
其次,管理软件带来的核心价值也将升级,从赋能流程管理到赋能决策。智能体让软件的价值从记录流程、提升效率,跃升到了主动洞察、辅助决策甚至自主创造价值的层面。例如,鼎捷的智能体在制造业能实现“文生设计”,将订单图纸设计效率提升十倍以上,或通过预测性维护大幅降低设备停机风险。鼎捷数智在半年报中也表示,决策式AI与生成式AI的融合将进一步释放巨大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创新,二者的协同将推动企业运营模式持续优化升级,向“AI-Native”范式加速转变,真正激发新质生产力。
商业模式上,智能体为管理软件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管理软件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其核心是“卖功能”,比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发管理、生成过程控制管理、商旅报账、营销、合同审核、知识管理等等,并通过许可模式、SaaS订阅模式、增值服务模式、定制开发模式等带来盈利,而智能体的加持下,管理软件可以自主完成客户所需要的结果,商业模式也从“卖功能”转向“卖结果”,其价值是大幅提升的。通俗来说,就像广告一样,以前只能按点击量来收费,现在自身能力更强了,完全可以按照营销效果来收费,可以创造的价值是明显变大的。
不是谁都能做好智能体
智能体为管理软件行业描绘了广阔的未来,但很多事情往往是“难而正确”。智能体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技术、产品、数据管理等层面的挑战,并不是谁都能把智能体做成。
智能体最终目标是实现高度自主的多智能体系统,能够像人类团队一样协同工作,自主管理复杂的业务流程。这对于技术和行业知识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复杂长流程任务的决策准确性仍需持续提升。中金公司在最近的研报中表示,智能体再上一台阶还需要模型能力的再一次显著提升。未来要实现更长链条复杂任务的高完成度执行,Agent产品需要具有更强推理能力、更低幻觉率的基础模型,提升基模能力以打造更强的Agent也成为了大模型厂商的共识;
此外,当下智能体还存在着长任务中断与状态管理、复杂推理与泛化能力不足、多智能体协作失调等问题。智能体在执行长周期任务时,容易因超时、内存泄漏、上下文溢出等问题中断。同时,在多轮交互中保持上下文一致性也是一大难题,这需要良好的状态管理机制。智能体在未见过的动态环境或跨领域任务中,其逻辑推理和迁移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它们可能过度依赖训练数据,难以灵活适应新的、复杂的业务场景。当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任务偏离、信息隐瞒、推理与行动脱节等问题。研究表明,多智能体系统的失败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此类协作失调。
鼎捷数智董事长兼总裁叶子祯表示,在企业运作场景里面,不是一个智能体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而多个智能体协同也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数字世界里面鼎捷用三类智能体,即指挥官智能体,数字分身智能体,专家智能体。指挥官智能体很重要,一个知人善任的指挥官,他知道怎么分解任务,怎么调动专家智能体,怎么让它跟分身智能体或者实体人去相互运行。
除了基础的大模型能力,管理软件还需要探索在智能体研发过程中,如何将行业知识与智能体进行紧密结合,使得流程与结果都更符合客户的需求。这是工程化上的难题,是保证产品符合客户需求的关键。如果行业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往往是脱离客户需求的。
这就要求管理软件公司一方面提升AI技术能力,增强大模型对于智能体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深耕垂直行业场景,积累行业Know-how,成为行业专家,并构建开放可靠的智能体平台生态。
鼎捷数智深耕智能体
在积极布局智能体的管理软件公司中,鼎捷数智是比较有特色且富有成效的一家。长期以来,鼎捷数智一直在做“难而正确”的事,在主要服务的领域上,鼎捷从开始就选择了最为复杂的制造业。众所周知,制造业数字化程度低,且涉及到千行百业,开拓难度大,但制造业又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也面临提升数字化的紧迫形势,需要科技企业沉下心来,做好产品和服务。
鼎捷数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10.45亿元,净利润4,502.67万元,在A股管理软件公司中居于较好位置。其中公司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91%。
在智能体布局上,鼎捷已经领先一步。公司打造了鼎捷雅典娜数智原生底座,客户在鼎捷雅典娜平台上只需给出任务目标,AI Agent即可自动完成整个任务流程,通过数据自决与智能生成,一键达成目标。鼎捷雅典娜智能体目标好像指挥官,其高度的数智水平使之得以调兵遣将的将多个不同智能体组合起来,将智能体从单元级扩展为系统级,发挥每一个智能体的专长,共同完成一个大的事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目前鼎捷数智在四大核心业务即研发设计类业务、数字化管理类业务、生产控制类业务、AIOT类业务上,都有智能体产品的布局,使得产品服务客户的能力更加优秀,四大业务营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例如在研发设计类业务上,鼎捷发布的业内首款融入AI技术的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多轮验证、迭代,已获近百家客户签约、数十家客户成功部署,有效带动客单价提升;在数字化管理类业务上,鼎捷发布AI智能套件加速推进AI与ERP的融合创新,推出指令式操作、多模态生单、智能附件、报告助手、敏捷问数等功能,加速客户对于AI的接受程度及渗透,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产品研发层面,鼎捷将AI智能套件融入MES、WMS 等产品,实现业务自动化与业务洞察,为企业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并在泛半导体领域迭代数十项行业包功能,完善CIM架构中的EAP、MCS、FMCS等自动化系统。
未来鼎捷会继续深耕智能体,利用智能体来更优地服务客户。为什么鼎捷数智会在智能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呢?
鼎捷的优势在于,首先,较强的研发能力,是取得智能体业务突破的底层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62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552人,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人数比重达 32.37%。充沛的研发资源带来技术能力的充分积累。
鼎捷作为成立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在中国台湾地区可以接国内外最领先的大模型,来提升智能体的能力。中国台湾地区成熟的数智化市场,可以作为鼎捷智能体研发的试验田,积累经验和反馈进行迭代;产品成熟后,鼎捷可以向大陆地区各行业的客户推广,从而提升产品的可用性。
其次是行业知识与数据积累。这也很关键。缺乏行业知识,管理软件就是类似空中楼阁般缥缈的工具,缺乏实战能力和可用性。鼎捷数智有40余年深耕制造业IT的经验,深度参与超过50000家企业的转型实践,沉淀了大量工厂生产数据、制造业工艺规则,从而构建起工业知识图谱。
这为智能体提供丰富的行业Know-How,既让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又基于深刻的行业认知和广泛的数据,提升AI决策精准度,减少AI“幻觉”,让AI能力更强大。鼎捷数智凭借深厚的制造业背景和务实的落地能力,不追求技术的炫酷,更注重如何将AI深度融入工业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并用开放协同的理念来构建生态。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