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流产业诞生的本质,是生产力进化催生的效率革命。随着生产工具的跨时代演进,产业对效率的要求不断攀升,叠加区域市场空间已被深度挖掘,效率瓶颈与成本优化的迫切性,正让全球物流行业承受巨大的增长压力。
无人物流车因此被视为破解这一痛点的关键技术。
9月15日,港股上市公司佑驾创新(02431.HK)正式发布“小竹无人车”两款首发产品T5、T8,宣告进军无人物流车赛道。
新品发布前后,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的反馈:首发当日及次日港股开盘,佑驾创新股价连续直线冲高大涨,用真金白银为这家“L4自动驾驶渐进式突围者”投下认可票。

小竹无人车:5.5m³到8.5m³的“黄金容量”,精准卡位物流刚需!
根据发布会内容,佑驾创新此次发布的T5、T8两款小竹牌无人车,并非实验室里的概念车,而是围绕“真实运营场景”打磨出的能直接下地跑的“物流工具”。
这一底气,来自其“硬核参数+场景适配+上市即交付”的三重产品力。
参数层面,T5、T8精准卡位物流刚需。根据发布会资料内容,T5主打“小而精”,5.5m³货箱容积、1000kg载重、180km续航,瞄准快递城配、生鲜配送等“最后一公里”场景;T8则聚焦“大运量”,8.5m³货箱、1700kg载重、240km续航,适配城配、工业物流、耐用仓配等“中长途干线”。这种“按需定制”的产品设计,避免了传统无人车“功能冗余”或“性能不足”的尴尬。
技术层面,“数据闭环+全栈自研”构筑护城河。佑驾创新的底气既来自硬件——3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的多传感融合方案实现360°无盲区感知,也源于软件端的“数据基因”。依托过去10年在园区、机场、通勤等智能驾驶场景积累的海量道路数据,其针对无人物流的极端场景开发了公开道路应对、复杂路况通过、自主泊车等核心能力。
更关键的是,在商业化层面,小竹的智驾系统“100%全车规级”,打破了自动驾驶“研发-测试-量产”的漫长周期。
根据公开资料,小竹无人车发布前夕,深圳邮政、东部公交等合作伙伴已提前“下单”,并于发布会正式交付,实现“发布即交付”。首批无人车顺利交付后,接下来,佑驾创新计划以“根据地打法”加速小竹无人车的终端落地,深圳、成都、西安、江阴等城市将成为首批落地的重点城市。
事实上,对于这种“集中资源深耕区域、构建运营范式后复制”的策略,佑驾创新也算是运用得熟能生巧了。其无人小巴业务,自2025年2月在苏州落地后,半年内已拓展至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省市交付,累计获得超10个项目,成功为公司贡献了不少收入新增量。
依照相应的商业化路径,佑驾创新的无人物流车从“样品”到“商品”的转化效率极可能继远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资本市场的反应印证了产品的竞争力:发布当日股价冲高,本质是对“技术落地能力”的认可。值得期待的是,据官方介绍,小竹无人车下一代产品将高度集成地平线双征程6M芯片、速腾聚创最新一代的EMX激光雷达产品,以及四维图新的定位系统P-Box,共同为行业带来更先进的产品。
全场景智驾版图再扩张
小竹无人车的发布,无疑将进一步拓宽佑驾创新全场景智驾的商业版图。从财务数据看,近几年,佑驾创新的基本盘愈发之扎实了。2025年上半年,其总营收同比激增46.1%至3.5亿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营收的七成、2024年的五成。
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贡献最大,上半年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32.4%,占总营收69.8%。这一增长直接受益于L2级辅助驾驶的“标配化”趋势:随着国内新车L2搭载率突破60%,佑驾创新的iPilot系列解决方案持续获主机厂青睐,上半年已新增18个来自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新项目,含4个整车厂客户的6个车型平台,至今其累计服务42家整车厂,市场渗透力可见一斑。
其次,其智能座舱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几乎翻倍至0.61亿元;车路协同业务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63.4%。智能座舱的爆发源于“大模型+场景化”的升级,其推出的“智能管家BamBam”通过个性化、场景化功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而车路协同业务的增长,则踩中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的红利,其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试点,为未来“车-路-云”一体化服务埋下伏笔。
但最让市场兴奋的,是其L4自动驾驶业务“从0到1”的突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iRobo业务营收破千万,无人小巴已在苏州完成商业化落地,覆盖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省市。
这一成绩的意义在于:它验证了“渐进式路线”通往L4的可行性。不同于“跨越式”路线,即直接研发L4,佑驾创新从L2/L3级辅助驾驶起步,通过数据积累与技术迭代,逐步向L4延伸,降低了商业化风险。
而即将交付的第一代无人物流车(含小竹T5/T8),将进一步夯实其在L4赛道的地位;甚至被公司视为“下一个千万级营收引擎”:若按“2026年1万台销量、单车4-5万元收入”测算,其贡献将相当于2023年全年营收。佑驾创新加速打开第二增长极的新逻辑线清晰可见。
这种“老业务打基础、新业务造增量”的结构,或将让佑驾创新的爆发增长更具韧性。毕竟相比于片面的押注L4,佑驾创新的长期竞争力更在于用L1-L4全维技术能力,让每条业务线都能“互相赋能”。
场景商用新阶段!佑驾创新踩中三级格局黄金点
2025年,中国L4自动驾驶的关键词已从“路测里程”变为“商业订单”。亿欧智库报告显示,当前行业正呈现“封闭场景盈利、开放道路试点、产业链协同”的三级格局。而佑驾创新的业务线布局,恰好踩中了这一趋势的“黄金交叉点”。
封闭/半封闭场景:小竹无人车的“第一战场”。因路线固定、规则简单、收益明确,2025年上半年,国内L4级自动驾驶在封闭/半封闭场景的商业化渗透率持续提振,部分头部企业单场景已实现盈利。在这种背景下,佑驾创新推出小竹无人车本质上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其T5/T8直接瞄准生鲜配送、快递城配等“高频、刚需、易复制”场景。
开放道路:技术储备为未来铺路。尽管开放物流仍面临政策、复杂路况等挑战,佑驾创新并未止步。其基于“全场景数据底座”开发的智驾系统,已具备公开道路应对能力;下一代产品将集成地平线征程6M芯片、速腾聚创EMX激光雷达等顶级硬件,进一步提升复杂场景的适应性。这种“当前落地、未来储备”的技术路线,让其既能在封闭场景“赚钱”,又能在开放场景“占位”。
产业链协同:从“供应商”到“生态共建者”。无人物流的规模化落地,离不开车企、物流平台、科技公司的分工协作。佑驾创新的策略是“不碰整车、专注智驾”:一方面为整车厂提供无人物流车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物流企业共享运营数据,反哺技术迭代。这种“轻资产、高协同”的模式,使其能快速融入行业生态,而非单打独斗。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布局也是佑驾创新的重要战略策略之一。在中国汽车整车出口持续放量增长的大趋势下,佑驾创新已提前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布局海外销售渠道,并与多家国际Tier 1企业合作,切入国际整车厂供应链。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被多家出口车型的整车厂采用,未来或可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模式,在海外物流无人车市场复制国内的“根据地打法”。
截至2025年6月30日,佑驾创新合作客户范围从自主品牌向合资车企拓展,足迹已遍布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市场。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