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销量榜公布,问界以4.46万辆的成绩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月度销量冠军。
M9在50万元级市场、M8在40万元级市场的双料冠军表现,不仅打破了"中国品牌难以立足高端"的魔咒,更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造车逻辑——这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新势力",而是一场从产品定义到供应链关系的全方位产业革命。
同时,市场传来一个好消息。
近日,宁德时代电池包产线在问界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据介绍,这不仅是宁德时代在渝首个电池生产基地,更是首次采用 “厂中厂”模式,作为宁德时代最先进、最智能、最数字化的生产线,为问界全系车型构建定制化电池解决方案。
问界崛起:
从产品颠覆到产业链重构
问界的崛起路径尤为特殊。
传统新势力从用户体验切入,通过智能化、电动化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产品逻辑,但是,问界则将这种颠覆延伸到了更深层次的产业链端。
这种颠覆体现在重新分配产品定义权。
与传统主机厂封闭式研发模式不同,问界与华为、宁德时代建立了联合开发体系——华为深度参与智能化架构设计,宁德时代主导电池系统创新,三方基于各自技术长板共同定义产品核心竞争力。
此次宁德时代电池包在问界超级工厂投产,配备的是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实现问界系列车型所需动力电池的本地化、高效率生产。用宁德时代曾毓群的话说,“今天投产的这条生产线,是宁德时代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产线。”
这次双方采用的“厂中厂”模式,标志着宁德时代和赛力斯之间的合作关系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协同新阶段。
一句话概括,这既是对宁德时代制造与管理能力的最高认可,也是问界确保核心部件供应安全、技术领先的战略抉择。
这里补充一句。动力电池的性能与品质,直接定义了整车的豪华程度和核心竞争力,行业常见的多电池品牌混用策略,虽然能短期应对供应链挑战,却可能因为标准差异带来质量波动风险,影响用户体验与品牌口碑。
好马配好鞍
重新定义主机厂与供应链关系
传统汽车制造业,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是选择和被选择的关系,主机厂定义需求,供应商执行方案,但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
问界与宁德时代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基于相互赋能的深度协同。
这种协同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制造集聚化,即将电池包生产流程直接嵌入整车制造流程,增强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
宁德时代电池产线的实时运行数据与问界总装线的生产计划、车辆订单信息、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双向流动,这相当于给整个制造系统安装了统一的“神经中枢”。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模式创造了独特的“共生价值”,更好的开发专属于问界车型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
“厂中厂”模式的背后,还有更大的产业逻辑深意。
将电池包产线直接引入整车工厂,意味着双方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升级为能力共生关系。
特别强调,安全领域的突破最能体现这种协同的价值。
宁德时代凭借PPB级(十亿分之一)的品控标准、十层热防护体系及智能预警系统等核心技术,为问界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这种深度协同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前瞻性开发,更是贯穿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管控,最终成就了问界“零自燃”的行业标杆表现。
从体验制胜到产业制胜
问界品牌的成功法则
问界选择宁德时代作为独家电池供应商,看似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实则是整体商业逻辑的转变——从“体验制胜”到“产业制胜”的跃升。
事实上,“厂中厂”模式下,问界从源头确保享有宁德时代最前沿电池技术的优先权。宁德时代的研发团队直接驻场,与问界工程团队实现“零距离”协同开发,形成“研发-生产-验证”的闭环,从而确保问界在电池技术上的持续领先。
随着问界销量攀升至新势力榜首,宁德时代在问界工厂的产能也在持续扩大。
问界的长期目标则是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顶级玩家。这样一来,便形成"销量增长-产能扩大-体验提升"的正向循环。
一句话,对问界品牌来说,既不用担心电池技术,也不用担心安全和产能,放下包袱全力拼豪华。
“厂中厂”模式:
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格局
问界登顶新势力销量冠军的背后,是宁德时代与问界共同开创的产业链协同新范本。这场变革的本质在于:在这个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0%的时代,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级体系能力的对决。
宁德时代和问界“厂中厂”模式背后,是产业链伙伴之间的深度互信,这对行业的核心启示有两点:
在产业协作层面,“厂中厂”模式打破了传统供应链的边界。宁德时代从供应商升级为联合创新伙伴,其 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直接进驻问界工厂,实现从"技术供应"到"技术共创"的跨越;
在生产效率层面,通过缩短物理半径,宁德时代将传统数周的电池供应周期压缩至分钟级,构建了行业首个实时响应的电池-整车系统。
这场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个企业范畴,其开创的深度协同模式,正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