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北证50指数跌超6%。
盘面上,银行股逆势走强,浦发银行等多股盘中再创历史新高。军工股一度拉升,银河电子等涨停。下跌方面,新消费概念股集体大跌,可靠股份跌超10%;固态电池概念股震荡走低,宏工科技跌超10%。
截至收盘,沪指跌0.22%,深成指跌0.72%,创业板指跌0.96%。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08亿。
微盘股杀跌,什么原因?
今日,A股市场延续分化震荡结构,其中沪指在银行等权重的带动下小幅飘红,而中小盘股仍偏于弱势,北证50更是跌超6%。
对于微盘股近期走弱,交易度拥挤可能是下跌的主因。据证券时报,有机构表示,中证2000的成交占比已经超过了3月的高点,微盘出现了显著的超买信号。这与此轮市场不放量也有一定关系,量能不放大,相对活跃的微盘股成交占比也能很快放大。目前走弱,只是对此前的修正。
同时,据中证报,分析人士表示,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结果不佳,隔夜美国金融市场遭遇“股债汇三杀”,可能引发全球避险、观望情绪升温。对应到A股市场,这可能对流动性更为敏感的小盘股造成压力,而高股息防御性板块可能成为资金“避风港”。
领涨方向看,银行股逆势走强,浦发银行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
对于银行股接连走强,天风证券表示,有三重因素:一是监管持续鼓励险企加大权益投资,险资入市积极性提高,银行板块有望迎来增量资金;二是避险情绪仍存,银行板块防御价值凸显;三是息差下行压力有限,银行业基本面筑底企稳。
军工、数据中心电源、AI智能体方向也于盘中活跃。
据证券时报,军工股走强或还是与国际局势严峻紧密相关。华泰证券认为,海外军贸方面,全球军费开支增长明显,我国武器装备出口迎来发展机遇。国内外需求共振下,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届时产业链的产能建设有望充分发挥效用,从容承接后续需求放量。
至于AI方向,受美股纳微半导体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HVDC)架构,盘后涨超195%的消息刺激,开盘阶段,第三代半导体与数据中心等方向也一度冲高,但跟进买盘有限,盘中明显回落。
另一方面,此前火爆的新消费概念股集体大跌,近日走强的固态电池、创新药概念股同样陷入分化。整体而言,市场热点延续性欠佳的问题尚未得到改善,再加之高位股的亏钱效应逐步开始释放,分析人士建议,短线应对上或需更为谨慎。
央行、证监会最新发声
今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发行人灵活分期发行债券、简化信息披露要求、减免债券发行交易的部分手续费。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目前已经将近有100家左右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
债券市场“科技板”最需要支持的是股权投资机构,因为股权投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要力量,主要存在轻资产、长投资周期等特点,靠自身发债融资的话会存在融资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债券市场“科技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创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会上表示,针对科技企业特点,证监会精简优化上市条件,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沪、深、北交易所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000家,市值占比接近4成。
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科创债累计发行了1.2万亿,其中,2024年共发行539亿,发行规模0.61万元,总体增长了10%,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了半导体、人工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
证监会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募集资金的监管。近期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提出募集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严格监管募集资金用途的变更,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规范性。
证监会将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环境,会实施更加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把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健全投融资相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的相关制度,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推动新的典型案例落地。
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发展,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更加高效、可预期的监管政策。
外资发声:看好中国股票市场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冰火两重天”,避险成为资金流动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看多中国股市再度成为外资共识。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外资回流在未来几个季度会是很大的交易逻辑,港股略优于A股。王宗豪称,在新兴市场中,中国股市的风险回报更佳,防御性更强、估值更低,且刺激政策和本土资金流入有望打开潜在上行空间。
摩根大通同样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其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认为,A股很多股票有很大的潜力,但是需要行业整合以及更理性的定价。她表示,“今年我们对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的基本情境预期是80(涨幅约7%),乐观情境是89(涨幅约19%)。沪深300的基本情境预期是4150点(涨幅约6%),乐观的情形是4420点(涨幅约13%)。”
具体策略上,瑞银王宗豪表示,中国在医药、AI、机器人等诸多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将在中长期内不断提升市场信心。
未来将继续采用杠铃策略,但在偏好顺序中下调高股息资产的位置。预计AI主题可能再次成为投资者重点偏好,互联网公司是布局该主题最热门的方式;自主可控可能是另一个重要交易主题,A股TMT板块是布局该主题的最佳方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