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多家公司冲刺A+H双重上市。其中,北京君正、潮宏基、华勤技术先后递表港交所,千里科技、佳先股份则公告赴港上市。
此外,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迈瑞医疗已选定华泰证券、摩根大通负责处理香港IPO的准备工作,稍后可能会引入更多投行参与。
截至目前,A股已有100多家公司正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相关表格见文末。
格隆汇获悉,9月15日,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君正”)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保荐人。
北京君正2011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223.SZ,截至今天收盘市值约389亿元。
01
实控人为清华校友,专注于“计算+存储+模拟”芯片领域
北京君正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5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截至2025年9月8日,北京君正的实际控制人为刘强、李杰,二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13.68%的股份。
刘强和李杰关系密切,二人是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双重校友。
刘强博士今年56岁,在公司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博士先后获得清华大学焊接工艺与设备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与架构博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李杰今年61岁,在公司任非执行董事。他先后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李杰此前曾担任华如科技(301302.SZ)的董事兼董事长。
此外,2021年,北京君正A股启动非公开配售,虞仁荣通过旗下的绍兴韦豪参与了配售,成为公司的股东。
虞仁荣也在公司担任非执行董事,与实控人同样是清华校友。他名下控制着两家上市公司,即豪威集团(前称韦尔股份,603501.SH)和新恒汇(301678.SZ)。
北京君正是一家“计算+存储+模拟”芯片提供商,下游主要面向汽车电子、工业医疗、AIoT及智能安防等市场。
公司的经营模式为无晶圆厂模式,产品组合涵盖三大产品线: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及模拟芯片:
计算芯片,涵盖三个子产品线:智能视觉SoC、嵌入式MPU及AI-MCU。应用于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铃、智能眼镜、扫地机器人、二维码╱条形码识别及人脸和指纹识别等领域。
存储芯片,包括DRAM、SRAM、NOR Flash及NAND Flash,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及工业医疗。
模拟芯片,包括LED驱动芯片及Combo芯片,以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及智能家电。
公司业务体系,来源:招股书
02
业绩连续两年下滑,部分产品价格下降
北京君正处于半导体产业链,过去几年的业绩深受半导体周期的影响,收入有所波动。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12亿元、45.31亿元、42.13亿元、22.49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半导体行业于2022年进入低迷期,并持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受此影响,北京君正2023年、2024年的收入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5.16亿元、3.64亿元、2.02亿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按产品线来划分,北京君正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及模拟芯片。
其中,存储芯片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到公司收入的61.5%;计算芯片和模拟芯片分别占比25.9%、11.2%。
按业务线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北京君正的毛利率分别为33.4%、35.5%、35.0%、34.2%。
2024年以来,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价格竞争加剧所致。
从产品的价格来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君正计算芯片的平均价格由的16.3元下降至10.9元,三年半下降了33%;存储芯片的均价由7.1元下降至4.8元,降幅为32%。
从销量来看,2023年存储芯片的销量明显下滑,2024年有所回升。
按性质划分的销量及平均售价,来源:招股书
半导体行业具有技术持续快速变革、产品及技术不断升级、产品频繁推陈出新以及技术标准逐步发展的特点。
截至2025年6月底,北京君正的研发团队有760名工程师。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42亿元、7.08亿元、6.81亿元、3.4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9%、15.6%、16.2%及15.5%。
招股书称,北京君正的产品销往亚洲、美洲及欧洲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下游客户。公司的客户为经销商及直销客户,主要包括电子元件制造商及销售商。
招股书并未披露公司的主要客户,不过发哥通过其财报、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观察到,公司的下游客户包括360、华来、紫米、乔安等。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期望,北京君正保持了一定的存货水平。
截至各报告期末,公司的存货分别为23.04亿元、24.05亿元、26.72亿元、27.7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89天、294天、338天及331天,存货周转率面临一定的压力。
03
半导体周期波动明显,未来增量来自AI
芯片的终端应用覆盖汽车、工业、医疗和消费电子等广泛领域,是整个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AI大模型训练进入千亿参数时代,对PB级存储容量、微秒级读写延迟的需求持续攀升,推动HBM、3D DRAM等高端产品加速放量。
在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正推动车载存储需求从几十GB向数百GB跃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部件对高可靠性存储的需求成新增长点。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器视觉、边缘计算节点的普及也让工业级存储产品的市场规模扩大。
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向折叠屏、AI手机升级带动存储容量从256Gb向1Tb跨越,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则催生对低功耗、小尺寸存储芯片的稳定需求。
这些新兴领域成为芯片产业的重要增长引擎,与现有领域的需求形成互补效应。
2020年至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显著扩张。整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356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515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7%。
当然,半导体行业依旧呈现周期性波动,并在2022年至2024年年初经历了低迷期。
展望未来,市场预计持续扩张,到2029年将达到约9003亿美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
在全球芯片产业中,逻辑芯片包含计算芯片(如CPU)、控制逻辑芯片(如MCU)、接口逻辑芯片及可编程逻辑芯片,约占总市场规模的39%。
作为实现各类计算任务的核心基础,逻辑芯片从AI大模型训练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算等应用场景皆不可或缺。
存储芯片约占总市场规模32%,用于数据存储与读取,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无论是云端存储基础设施或终端设备存储方面,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持续强劲。
逻辑芯片与存储芯片二者共同推动着全球芯片产业前行。
来源:招股书
存储芯片可依据应用场景与技术特性分为利基型存储和通用型存储。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1747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8.4%。
未来五年,伴随AI相关需求释放、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驱动因素,市场将持续扩容,预计2029年规模可达2408亿美元,步入稳步增长新阶段。
存储芯片的定义与分类,来源:招股书
从竞争格局而言,2024年以收入计:
利基型DRAM: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六,于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在全球车规级利基型DRAM供应商中排名第四。
SRAM: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二,于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在全球车规级SRAM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NOR Flash: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七,于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中排名第三,并在全球车规级NOR Flash供应商中排名第四。
IP-Cam SoC: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三,并在全球电池类IP-Cam SoC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总体而言,北京君正所处的半导体行业受周期波动影响明显,2023年至2024年收入出现下降。不过,未来随着AI的发展,行业迎来新的增长动能。
公司能否抓住AI发展的机遇,实现稳健增长,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