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赛力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此次上市创造了双重纪录——既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在本次港股IPO中,赛力斯港股获得133倍超额认购,融资认购超1700亿港元,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达140.16亿港元,市场热度充分彰显了投资者对其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
此次港股上市,不仅是赛力斯深化全球化布局、强化技术研发的战略支点,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国内突围”向“全球竞技”的历史性跨越,为行业提供了“资本+技术+全球化”的全新竞争范式,也标志着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的核心赛场。
在这一里程碑时刻,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将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枢纽以及高端人才优势,持续跨界合作,激活长板优势资源,以全球智慧赋能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提供符合全球用户期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一、四十年转型路,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赛力斯的发展轨迹,堪称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四十年来,这家企业完成了三次关键跃迁,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逐步成长为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者。
1986年,赛力斯以零部件业务开启创业之路;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时代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切入整车制造领域,完成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跨越。
2016年,赛力斯敏锐洞察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代机遇,并在行业爆发前夕果断全面转型,将核心业务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为后续的爆发式增长埋下伏笔。
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赛力斯与华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于2021年迎来公司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双方合作推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问界”,确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理念。依托华为在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系统等前沿技术以及赛力斯二十余年的造车经验、成熟的制造体系与供应链管理能力,问界品牌快速构建起覆盖20万-60万价格区间的完整产品矩阵,精准切入高端市场。

这种“精准定位+场景覆盖”的产品策略,使得赛力斯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新能源市场中快速突围,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截至目前,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80万辆。
更重要的是,问界品牌的高端化布局并非概念空谈,而是建立在产品力与服务力的坚实根基之上,并以此赢得了用户的持续信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以82%的NPS净推荐值在2024年下半年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
产品矩阵的完善与品牌力的提升,直接转化为财务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招股书显示,赛力斯的收入从2023年的35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451亿元,同比增长305.5%。盈利方面,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仍录得归母净亏损24亿元,2024年即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这一转变在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得到延续,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从濒临亏损到全球少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一,赛力斯的转型之路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变革。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整车组装,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在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环节建立竞争优势。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财务表现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多维红利叠加,构筑增长确定性
进一步来看,赛力斯能够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背后离不开“政策推力+市场拉力”的双重推动。
国内政策层面,“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国家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以旧换新”政策的扩围,进一步激活了存量市场的置换需求,尤其对高端新能源汽车消费形成直接刺激。
作为高端新能源赛道的代表企业,赛力斯直接受益于这一系列政策红利,其产品矩阵与政策鼓励的消费升级方向高度契合,为业绩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撑。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中东等核心海外市场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欧盟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倒逼当地市场加速向新能源车型转型,而中东地区对高端智能汽车的需求持续旺盛,为赛力斯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德国、美国、日本的电动车渗透率分别为18%、9.6%和约3%。后续,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性能不断提升、各国政策支持下,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将达到4230万辆,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3%,渗透率有望升至47.0%。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按地区细分

图片来源:招股书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赛力斯的产品矩阵精准契合全球高端消费者对智能、安全、舒适的核心需求,其问界系列车型的CLTC续航里程均在1300公里以上,解决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技术配置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问界辅助驾驶行驶总里程已突破40亿公里,为用户避免潜在碰撞200余万次,产品力具备全球竞争力。
当前,赛力斯已在欧洲、中东、美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完成业务布局,欧洲市场已拓展至挪威、德国、英国、瑞士等关键区域,初步实现了全球市场的覆盖。据《重庆日报》,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出口单价从5000美元跃升至4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45%,成为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财务数据表明赛力斯全球化高端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后续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深化与当地政策的持续利好,海外市场有望成为赛力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从“中国品牌”到“全球品牌”的跨越。
三、基石投资者鼎力支持,看好长期发展
将视线聚焦到资本市场,在IPO市场中,基石投资者的阵容往往被视为观察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核心窗口。
获得主权基金、头部公募等长期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这本身就是市场对企业商业模式、治理能力与发展前景的强力背书。它们的长期锁仓,传递出鲜明的看好信号。
聚焦到赛力斯本身,这一逻辑也获得了验证。此次IPO,赛力斯不仅吸引了全球资本的广泛关注,更成功引入了22家实力雄厚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施罗德、广发基金、林园基金、中邮理财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以及重庆产业母基金、星宇香港等产业资本与区域资本,基石认购总额达到8.26亿美元,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赛力斯商业模式、技术实力与增长前景的深度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基石投资中,还有一众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身影。例如,Bess Broadway公司背后股东为余振强和及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三花智控旗下Sanhua投资3000万美元。鉴于这些股东方的背景涉及了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赛力斯在募资的同时得到了行业内部人士的认可和支持,这对公司后续在打造汽车生态圈、零部件协同、商业化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进一步来看,赛力斯推进港股上市不仅对自身意义重大,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首先,企业通过“A+H”双平台架构,既保留了国内资本市场对本土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又借助香港市场的国际化特色,吸引全球资本参与企业发展,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融资渠道。
其次,长期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内卷”现象突出,而赛力斯通过“资本+技术+全球化”的布局模式,推动行业竞争从国内市场的价格战、配置战,转向全球资源的整合与协同。通过国际资本纽带,企业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从简单的技术引进和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输出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在赛力斯的示范效应下,有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全球竞争力。
四、结语
赛力斯在香港主板的成功上市,既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从扎根零部件制造到问鼎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赛力斯近四十年的发展轨迹,是中国制造业由“规模追赶”迈向“价值引领”的生动缩影。
更重要的是,赛力斯“A+H”双平台架构的建立,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开辟了“技术出海+资本融通”的全球化新范式。它印证了中国企业已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的“内卷式竞争”,而是以高端产品力、自主技术标准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主动切入世界汽车产业的核心赛道。这一跨越不仅是单一企业的里程碑,更是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从政策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国内市场迈向全球价值链条重构的关键一步。
未来,随着更多“赛力斯”走向世界,中国智造有望在全球绿色转型的浪潮中,实现从“参与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角色升华,真正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