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深圳瑞捷(300977)既有建筑及存量运营事业部总经理孟祥薇先生代表公司受邀出席国盛证券举办的2025年秋季资本市场高峰论坛。资料显示,该论坛聚焦中美关系、“十五五”展望、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等一系列热点议题,孟祥薇与海内外机构投资者、优秀上市公司代表、行业专家等共同探讨未来产业趋势与投资方向,并发表了题为《科技筑牢“外墙生命线”:数智赋能既有建筑安全与好房子品质升级》的专题演讲。
在演讲中,孟祥薇向与会专家重点介绍了深圳瑞捷在“AI+无人机外墙巡检”方面的探索历程与技术进展,生动展现了深圳瑞捷数智化与AI技术在提升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好房子”品质升级方面的应用前景。
政策引领“好房子”建设 建筑外墙安全风险亟待破局
当前,中国城乡建设正迈入以质量提升和存量优化为核心的新阶段,发展逻辑已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深化。在此背景下,“好房子”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筑行业明确了提质升级的主攻方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此前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需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好房子”应具备的众多特质中,安全是无可争议的底线担当。孟祥薇在分享中指出,影响既有建筑安全运维的因素复杂多样,涵盖消防安全隐患、电梯设施老化、小散工程管理、结构安全隐患、违规改扩建、渗漏顽疾以及外墙空鼓脱落等多个方面。其中,外墙脱落因突发性强、危害性高、责任链条复杂,近年来愈发成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重点与难点。
随着建筑年龄的增长,外墙饰面材料因热胀冷缩、材料老化、施工缺陷等原因,出现空鼓、开裂乃至脱落的风险显著增加。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城镇老旧住房的占比正持续攀升。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镇约有20%的房屋楼龄超过30年;预计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近80%。建筑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意味着在未来十多年间,外墙安全隐患的覆盖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对城市治理与风险防控形成持续压力。
“无人机+AI”实现精准高效巡检 筑牢建筑高空安全防线
面对这一现实挑战,全国多地已陆续将建筑外墙的定期检查与系统维护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与之相应的检测需求持续释放,潜在市场空间正逐步打开。
作为国内工程评估与质量管理的领军者,深圳瑞捷依托深厚的行业积淀,深度融合无人机航拍、红外热成像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推出建筑外墙缺陷智能巡检解决方案。该方案围绕“排查—检测—监测—分析—治理—预防”六大环节,建立起覆盖建筑外墙全周期的运维服务体系,为业主、物业及建筑维护单位提供高效、精准的外墙检测与风险管理服务。
在论坛分享中,孟祥薇详细介绍了该解决方案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现其在提升检测效率、降低作业风险、优化维修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成效。
具体而言,该解决方案以无人机为载体,替代传统高危人工作业,实现建筑外立面多角度、自动化高清数据采集;结合可见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AI视觉算法,穿透表层捕捉墙体内部空鼓、渗漏、开裂等隐蔽缺陷。采集数据经由AI算法平台分析后,不仅能精准定位缺陷位置并评估严重等级,还可将识别结果集成至三维模型或BIM系统,实现风险可视化映射,并输出详尽的巡检分析报告,为后续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据孟祥薇介绍,该方案在实际落地中成效显著:检测效率提升75%,综合成本下降57%,缺陷识别准确率在部分场景中达到97%,缺陷检出率从传统人工巡检的61%大幅提升至93%。全程实现高空作业“零事故”,在提升建筑安全管控能级的同时,切实降低了运维成本与作业风险。
通过此次分享,不难发现深圳瑞捷的发展的确定性与成长路径已愈发明朗。凭借清晰的战略布局、扎实的数字化与AI技术根基,以及高效的执行能力,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深圳瑞捷业务版图不断向多元场景拓展,将有望打开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