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9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也即业内俗称的“秋季CMEF”,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开幕。作为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盛会,本届的秋季CMEF吸引了全球近20个国家的近3000家企业携数万产品亮相,预计将有超1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
今年,海尔生物携四大产业的20余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秋季CMEF,6大AI专家场景向全球市场持续输出AI数智化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产业变革。
四大产业新格局首次立体展示
2025年,既是海尔生物成立的第20个年头,也是公司四大产业格局落地的关键一年。随着产业布局更加深化和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实验室解决方案、智慧用药、血液技术三大赛道格局逐渐明朗,连同低温存储形成了四大产业格局。
本次秋季CMEF,正是公司新业务格局在国际盛会上的首次系统亮相。
会上,海尔生物向全球展示了旗下四大产业的20余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样本存储、智慧耗材、药品存储、生物培养、离心分离、血液采集及存储等多个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应用场景。
低温存储产业带来了行业新一代超低温保存箱——无极,这也是国内首个采用深绿技术并获批注册的产品,展现了原创科技的代际引领;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的全新云系列安全柜,在智能操控性、防护力、洁净力、便捷度等多个角度提升实验室人员工作体验;智慧用药产业中,分包核对一体机打通了“存转配发用”的医院智慧用药全流程闭环;血液技术产业主要展示的则是今年刚刚上市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该产品集成了献血前采样、主管易折二通及针刺保护装置,在提升操作便捷性的同时,也给予医护人员更完善的防护,构成了海尔生物搭建血液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生态的关键一环。
实际上,虽然海尔生物在今年刚刚确立四大产业新格局,但包括长期保持代际领先的低温存储产业在内,公司四大产业早已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类新产业收入就已占据公司“半壁江山”。自动化、细胞培养、高速离心、数智化系统等技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新产业中多个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市占率也居于绝对头部位置。
AI+融合加速,应用场景持续扩充
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颠覆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的传统生产范式。今年的秋季CMEF大会上,海尔生物现场展示了AI科技体系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如海尔生物此次带来的爱德蒙样本管理解决方案,就为珍贵、高危菌毒种、病毒株或关键研究样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安全守护与管理提效方案,也为高等级实验室带来了更为安全的样本管理流程,更高的管理效率和可持续的成本优化。
此外,公司还围绕场景创新应用实践,在本届大会上展示了AI+智慧样本库、AI+智慧科研、AI+智慧血液管理、AI+智慧离心等6大AI专家场景,以及冻存管赋码系统、CryoMark系列冻存管、云澈超纯水系统等一批新产品或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出发,借助AI赋能的自动化、数字化力量持续探索产业布局边界。
上述创新成果的实现,也源于海尔生物底层研发体系的迭代。
上半年,海尔生物通过加大AI技术底座建设,实现了对“四横四纵”开放创新体系的升级。该体系融合了AI、自动化、智能化和材料等4大通用技术平台,以及制冷、环境控制、分选分离、生物应用等4大垂直技术平台,以跨技术成果、跨技术平台的交叉融合支撑公司产业布局演进,快速裂变出新的解决方案,响应不同细分市场需求。仅在2025年上半年,海尔生物就实现了10类产品方案首发或首创,进一步强化了公司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全球在地化格局愈发清晰
在AI+持续引发热议的同时,全球化也是当今行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今年的秋季CMEF就首次增设了“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展”,主题更定位于“健康·创新·共享——共绘全球医疗新蓝图”,显示出行业内人士对国际市场的关注。
在这一领域,海尔生物同样是行业中的先行者。
早在约十年前,海尔生物就迈出了全球化的步伐,多年来公司持续深化海外“一国一策”的在地化策略,产品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公司在CMEF大会上展出的多个产品,也在海外市场实现广泛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低温保存箱、药品恒温箱、太阳能疫苗冷藏箱等3大产线就在25个国家实现份额领跑。
同时,基于本地化产品和本地化运营,海尔生物正从存储向全场景方案持续跨越,以智慧用药产业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为代表,新兴产业在海外的推广正崭露头角。公司今年也先后与日本、泰国等机构在实验室解决方案、智慧用药等领域展开合作,拓展新兴市场。
2025年上半年海尔生物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其中第二季度收入规模与增速均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扎根全球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正愈发清晰。
秋季CMEF展示的信息虽然有限,但从中已不难看出公司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与成果。未来,海尔生物将以AI+的融合创新方式,以及前瞻性的全球布局,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