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下行成催化剂!荣盛石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力 触底反弹在即

发布时间:

2025-04-30 14:51:00

来源:全景网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风云变幻,价格下跌至三年低位,这一剧烈波动正深刻影响着整个石化产业格局。作为综合实力全球领先的化工材料生产商之一,荣盛石化(002493.SZ)已站在触底反弹的关键节点。

后续需求回暖  盈利修复空间巨大

4月24日,荣盛石化发布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264.75亿元,同比增长0.42%,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24亿元,扣非净利润7.62亿元。公司资产实力持续夯实,总资产规模稳健攀升至3778.46亿元,同比增长0.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6.09亿元,同比增长23.26%,创历史新高。且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经营净现金流达到79.99亿元,同比再大幅增长超93%。统计过去5年公司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到超1300亿元,反映出荣盛石化经营风格稳健,经营质量显著提升。稳健的经营现金流表现,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支撑起了公司通过持续分红、回购、增持来回报股东的底气。

综合来看,公司的营收利润表现与国内石化行业整体表现基本一致。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24年我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7,897.1亿元,比上年下降8.8%,反映出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

虽然荣盛石化的归母净利润受市场环境影响有所波动,但随着原油成本下降以及后续供给格局改善,盈利修复空间巨大。

历史数据显示,原油价格波动是炼化企业盈利的关键变量,当油价处于40-80美元/桶区间时,炼化企业毛利率得到显著提升。例如2022年因俄乌冲突油价飙升至100美元/桶区间高位时,炼化企业因产品价格跟涨乏力导致价差缩窄,经营承压。然而目前油价已下跌至65美元/桶区间,已处于中低位区间,炼化企业成本端改善,产品价差扩大。假设荣盛石化炼化环节单吨利润每增加100元,以其4000万吨/年炼化的体量来计算,可为其增厚约40亿利润,成本端压力的缓解,无疑大幅提升了荣盛石化的业绩弹性空间。

业内分析指出,原油价格下跌为下游炼化行业带来成本端利好,叠加供给格局改善与高端新材料布局,民营炼化巨头荣盛石化被市场视为“触底反弹”的核心标的,其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高端新材料产能释放,正迎来业绩修复与估值重塑的双重机遇。

且从荣盛石化4月29日发布的一季报数据来看,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9.7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6.53%;扣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大增30.28%。或已经表明随着成本端原油价格的下跌,已经在逐步推动荣盛石化的盈利改善。

延链补链与降油增化战略,推动产品结构调整

如何保持公司高质量发展,领航化工新未来?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荣盛石化以战略定力锚定产业“基本盘”,以创新思维勇拓高端材料“新赛道”,将国际化布局、绿色化转型、数智化升级作为三大战略引擎,全力驱动企业破局突围。公司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淬炼出发展新动能,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荣盛石化在石化行业深耕多年,构建起了极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上游的原油炼化,到中游的芳烃、烯烃生产,再延伸至下游的精对苯二甲酸(PTA)、MEG及聚酯(PET,含瓶片、薄膜)、涤纶丝(POY、FDY、DTY)等产品制造,各环节紧密协同。公司在关键化工品产能上优势显著,旗下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亚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高附加值聚烯烃生产基地;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拥有200万吨/年的芳烃装置,单系列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PTA产业方面,荣盛石化先后在宁波、大连和海南部署产能,合计超2000万吨,已然成为国际PTA生产巨头之一。

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使得荣盛石化在应对市场波动时具备更强韧性。在原油价格下跌周期,公司能够凭借内部产业链的协同,灵活调整生产策略,将成本优势逐步传导至下游产品,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上,荣盛石化同样不遗余力。公司积极搭建各类研发平台,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持续投入,荣盛石化在高端石化新材料领域成果颇丰,如在EV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研发上取得明显进展,打破了部分国外化工企业在高端材料领域的长期垄断,为公司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石化与聚酯化纤业务稳健增长,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收入炼油产品、化工产品、PTA、聚酯化纤薄膜以及贸易及其他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178.56亿元、1217.68亿元、496.78亿元、185.07亿元及186.67亿元;聚酯化纤薄膜与贸易及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5.75%、37.84%。

2024年,公司全年研发投入金额51.01亿元,拥有研发人员3842人,同比增长5.0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20.14%,同比增长1.07%。依托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荣盛石化持续筑牢自主研发创新高地。

2024年,公司科研成果捷报频传:浙石化α-烯烃装置成功突破乙烯齐聚制备1-辛烯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贯通POE全产业链提供关键支撑;稀土顺丁橡胶实现规模化量产,以绿色环保特性填补国内轮胎产业技术空白,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转型;金塘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深度聚焦低碳烯烃与绿色化工领域,全力打造高性能材料创新发展新引擎。报告期内,荣盛石化申请专利124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拥有有效专利数394件。

深化国际合作与新材料布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尽管当下需求端疲软,但市场并非毫无曙光。随着各国刺激经济政策陆续出台,宏观经济环境有望逐步改善,石化产品下游需求将迎来复苏契机。特别是国内在扩大内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发力,将带动建筑、汽车、包装等行业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回升。

荣盛石化自身也在积极布局,为反弹积蓄力量。公司与沙特阿美达成战略合作,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还在技术研发、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获得了有力支持。沙特阿美为其提供不低于8亿美元的免费采购授信,在仓储合作上助力其灵活调节原油库存管理策略,同时帮助荣盛石化开拓海外销售网络,这一系列合作举措将在未来显著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2025年是中沙建交3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交融,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以股权互持、项目共建为核心的多元合作模式,成为两大战略对接的生动实践样本,双方“强强联合”,推动原料供应环节前移,拓展全球化销售网络,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与产业链深度协同,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更为国际产能合作与区域经济融合提供创新范例。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荣盛石化以“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在中东地区建立战略支点,精心布局环印度洋供应链网络;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合作姿态,吸引国际战略资本长期投资中国,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公司国内地区实现营收2807.41亿元,占营收比重85.99%,国外营收457.34亿元,占营收比重14.01%。秉持“立足中国,与世界同行”的宏伟愿景,荣盛石化以“共赢思维”打造跨国合作标杆,在深化中沙合作的同时,架起连接全球市场的黄金纽带,为国际经贸合作开辟崭新路径。

稳健分红政策回馈股东,增强市场信心

综合来看,原油价格暴跌虽给荣盛石化带来了需求端的挑战,但其成本端优势凸显,加之深厚的产业底蕴、积极的战略合作以及市场复苏预期,种种因素叠加,使得荣盛石化已具备触底反弹的充分条件,在未来有望迎来业绩与股价的双重回升,再次展现民营炼化巨头的强劲实力。

荣盛石化始终将投资者利益保护置于核心战略位置,坚持以持续稳健的分红政策与切实有力的资本回馈坚守“与股东共成长”的初心。自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公司已成功实施14次现金分红,近三年现金分红/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64.93%,以真金白银的回报,构建起与投资者休戚与共的紧密纽带。2024年度,荣盛石化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0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9.57亿元。全年公司实施股份回购金额为3.67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为13.25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比例达182.85%。

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连续实施两期增持,累计增持16.93亿元,展现荣盛石化在行业变革期中坚守回报投资者的决心,为投资者带来稳健且丰厚的收益预期。

基于对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坚定看好以及对荣盛石化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充足信心,2025年,荣盛石化控股股东再抛20亿元增持计划累计投百亿护盘力挺市场信心。目前,公司已对外发布未来三年(2026-2028年)股东回报规划,实行持续、稳定的发展任性。

展望未来,荣盛石化将持续深化炼化一体化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转型。以“一体化”筑牢发展韧性,以“高端化”抢占技术高地,以“国际化”拓展全球版图,以“绿色化”厚植生态底色,以“智能化”提升运营效能,用优质产品与服务回馈股东和投资者,积极融入行业协同发展大局。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