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联创超导”)传来喜讯,成功中标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大功率低温制冷系统与模型超导磁体研制服务采购项目”,中标金额(含税)达1960万元。
作为联创光电(SH.600363)参股子公司,联创超导是国际上少数能提供高温超导应用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已实现感应加热装备、超导磁体、高温超导聚变磁体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此次中标标志着其正式切入高温超导电磁弹射这一颠覆性航天发射技术领域,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中的技术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锚定航天发射赛道,电磁弹射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据了解,招标方资阳市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是全国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电磁发射技术的新型研发机构。其航天电磁发射试验中心是世界首个采用基于超导磁悬浮技术路线的电磁发射技术验证平台,具备商业航天全系统、全流程动态演示验证能力。
在商业航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资阳研究院正以这一颠覆性技术开辟新赛道,直击传统发射模式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布局新一代电磁弹射技术——采用“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运载火箭”技术路线。通过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将载荷加速至第一宇宙速度,替代传统火箭化学推进模式,可实现发射次数成倍增加、发射成本大幅下降,为抢占全球航天发射降本增效制高点提供强力支撑。
电磁弹射破局在即,全球商业航天格局或迎重构
电磁弹射火箭技术的理论基础与磁悬浮列车相似,依靠大功率超导磁体提供高速电磁推力,使火箭在发射轨上获得超音速初速度,再启动推进系统升空,从而大幅降低对传统化学燃料的依赖。若电磁弹射技术实现工程化突破,或将重塑全球商业航天成本结构。
根据Space Launch Report数据显示,目前美国SpaceX猎鹰9号发射成本约$2,720/千克,而中国主流火箭发射成本在$5,000/千克左右,成本差距的核心在于推进系统效率差异:传统火箭约90%的重量为燃料,能量转化效率为35%左右;而高温超导电磁弹射可将能量利用效率提升至60%以上,同时省去复杂的燃料供应系统。据行业测算,若超导弹射技术实现成熟应用,发射成本有望降至$800/千克以下,将彻底扭转我国在火箭发射领域的竞争劣势。
国家战略级技术突破,筑牢航天强国核心支撑
据国际航天协会权威预测,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电磁弹射技术凭借其低成本、高发射频次的核心优势,有望在未来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制约该技术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正是大功率高温超导磁体与高效低温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这恰恰是联创超导的核心技术领域。项目中标后,联创超导将集中突破20K温区大功率高温超导磁体的工程化应用难题,着力解决电磁弹射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不仅承载商业合作价值,更被纳入“十四五”国家航天强国建设重大科技专项,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联创超导依托自主可控的超导磁体核心技术,在高温超导工程化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全球竞争力,该技术路线有望助力中国在航天发射领域实现发展路径创新,为构建低成本、高可靠的太空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此次中标进一步验证了联创超导在高温超导工程化领域的技术实力。根据规划部署,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在2028年前建成首条高温超导电磁弹射试验线,推动发射成本显著降低。这场由超导技术驱动的航天运输模式变革,将重构人类进入太空的方式,中国不仅将深度参与其中,更将借此提升在全球航天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