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随着文旅市场全面复苏,祥源文旅以创新战略抢占发展先机,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引发行业关注。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5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9.5万元,同比增幅达158.67%,凸显其在文旅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领域的领先优势。
景区运营与低空经济共振,“五一”数据再创新高
作为国内文旅产业转型的标杆企业,祥源文旅的增长动能来自多元化战略布局。今年“五一”假期,公司旗下景区接待游客量与营收同比双翻倍:按财务合并口径计算,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9%;实现营业收入4040.41万元,同比增长100.71%。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公司“传统景区升级+低空经济破局”的双重发力。
自2023年提出“投资运营一体化”战略以来,祥源文旅加速优质资源整合。2024年,公司通过收购黄山齐云山树屋世界、控股湖南莽山五指峰、广东丹霞山等核心景区,新增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等稀缺资源,形成“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体系。这些差异化文旅资源成为业绩增长的“基本盘”,而低空经济的创新布局则为其注入“新变量”。
祥源文旅于2024年成立祥源通航子公司,与亿航智能、零重力飞机工业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丹霞山、齐云山等景区推出低空游览项目。例如,齐云山景区的直升机观光航线串联道教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配套开发航空主题营地,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天延长至2.8天,二次消费占比提升35%。“空中看丹霞”“云端探齐云”等产品成为年轻客群打卡热点,推动景区收入结构优化。
稀缺性资源战略:五层筛选构建核心竞争力
祥源文旅的资源布局以“稀缺性”为核心逻辑,形成自然禀赋、文化基因、区位优势、科技潜力、市场弹性的“五维筛选模型”。公司旗下拥有张家界武陵源、黄山、丹霞山等世界遗产地,以及齐云山道教文化、湘西民俗等独特IP,同时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核心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景区(如背靠成都的碧峰峡),精准捕捉客源红利。
在科技赋能方面,祥源文旅将“文化IP+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旗下百龙天梯引入数字智能中台与AI运维系统,索道运力提升20%、游客等待时间缩短40%;低空业务则采用无人机巡检、智能空管系统,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这种“硬资源+软科技”的组合,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四大业务板块协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闭环
目前,祥源文旅已形成“目的地度假、旅行服务、文化及消费、数字科技”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旅行服务”板块推出“祥源文旅一卡通”,整合门票、住宿、体验项目,复购率达32%;“文化消费”板块开发齐云山“道茶”、莽山“仙草”等IP衍生品,2025年一季度文创收入同比增长89%;“数字科技”板块构建“文旅大脑”数据平台,实时监控23个景区的300+维度数据,为低空业务等创新业态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我们通过重资产收购夯实资源壁垒,以轻资产运营激活流量价值,再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与体验,形成‘投-建-运-创’的完整链条。”祥源文旅董事长王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控股股东祥源控股集团的资源背书(持有21家优质景区)与专业团队(超500人运营队伍),为战略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行业展望:从“流量经济”到“价值经济”的升级
面对文旅消费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型的趋势,祥源文旅正推进产品迭代与生态延伸。例如,齐云山树屋世界推出“星空露营+低空观星”套餐,客单价提升至1200元/人,较传统住宿产品高40%;同时,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低空经济产业园”,在丹霞山周边布局无人机研发、航空物流等配套产业,预计2025年相关产值贡献超5000万元。
业内分析指出,祥源文旅的差异化路径为行业提供了“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样本。其以稀缺景区为根基,以低空经济为突破,以科技赋能为纽带的立体化布局,不仅契合政策导向与消费升级趋势,更展现了传统文旅企业向综合生态服务商的蜕变能力。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市场对其后续表现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