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北京)9月28日,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宝马自主研发的“基于中央架构的高性能驾驶底盘控制技术”,即新世代“驾控超级大脑”,再度荣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证书。这也是宝马集团第五次在该大会上获评,同时也是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该证书的外资车企。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连续第7年参加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他表示:“多年来,宝马集团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使我们能够自信地在所有品牌中贯彻开放的技术路线。我们正积极推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插电混动及内燃机等多种驱动技术的并行开发。即将推出的新世代车型将带来下一代智能、安全与可持续体验,全面展现宝马的创新实力。在中国市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与本土科技伙伴的合作,共建协同的产业生态,加速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技术路线,构建产业新生态
在本次大会的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中国数字化的蓬勃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在这一浪潮中,宝马积极携手阿里巴巴、华为、Momenta等顶尖中国科技企业,倡导紧密的行业协同,不仅把握当下机遇,更推动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新生态。”
一直以来,宝马坚持开放技术路线,旨在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个人出行迈向绿色未来。宝马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历史上唯一一家在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技术领域均获证书的企业。2022年,宝马凭“高性能励磁同步电机系统”首次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证书,展示了在纯电驱动领域的技术领先;2023年,“M高性能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再度折桂,体现了性能与能效的完美平衡;2024年,“燃料电池乘用车模块化储氢系统技术”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评价,标志着宝马在氢能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累计五次、连续四年的荣耀历程,不仅源自于宝马深厚的百年技术积淀,更证明了宝马集团以领先的创新研发持续引领行业变革的实力。未来,宝马也将把新世代的设计语言、创新技术与前沿成果,逐步拓展至全系车型,惠及所有产品,覆盖所有驱动形式。
宝马新世代关键技术“驾控超级大脑”,让驾控更精准、更高效、更舒适
作为这些技术的首秀平台,新世代BMW iX3于今年9月5日在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全球首发,BMW新世代车型将为用户带来更精准、更高效、更舒适的智能驾趣新体验。
正如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博士所说:“此次再次获得世界权威机构的认可,印证了宝马新世代的技术领先、创新领先、体系能力领先地位,彰显了重新定义豪华电动标准的实力。”新世代凝聚了宝马集团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的造车经验,将“纯粹驾驶乐趣”提升到全新维度。
响应快人一步,操控得心应手。作为新世代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次获评的 “驾控超级大脑”行业内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转向、能量回收四大系统集成至单一中央控制单元,信号处理无需在不同模块间辗转,相比传统架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10倍,系统延迟少于1毫秒,真正实现即时响应。车辆能够毫无迟疑地理解并执行驾驶者的意图,让驾驶者的每一次操作都得到精准而及时的反馈。
动态驾驶更精准,低速行驶更舒适。“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与“驾控超级大脑”协同配合,让车辆动态性能潜力得到充分释放。驾驶者只需进行小幅度的操控,便可为车辆带来卓越的过弯稳定性,让车辆实现精准入弯。面对拥堵路况,系统的毫秒级响应能力能显著提升驾驶舒适性,无论是在D档或B档行驶,还是使用主动巡航控制、拉起手刹或挂入停车档,车辆都能实现制动与重新启动的无缝衔接,做到极致的丝滑、静音。
能量回收更高效,大幅节省能耗。得益于动力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的深度集成,98%的驾驶场景无需依赖传统刹车系统,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即可满足日常需求,且能量回收效率最高可提升60%。
同时,强大的可扩展性让该技术可灵活适配1至4个电机,适用于从日常代步到赛级高性能的不同定位车型。同款车型还可搭配多种控制系统技术组合,如限滑差速器及后轮转向系统。即便在湿滑或颠簸路况下,也能保持从容与稳定,让日常出行更安全、更舒适。
体系能力覆盖全家族,开启未来出行新时代
新世代是宝马集团史上最具前瞻性的战略项目,标志着在设计、科技和用户体验上实现巨大飞跃。凭借新世代,宝马正在通过一套高集成、高精度、高演进能力的体系化硬件与软件基础,真正将“智能驾趣”以模块化、平台化、规模化的方式导入整个产品族群,让车辆真正成为懂驾驶者的智慧伙伴。
以新世代BMW iX3为起点,宝马将发起前所未有的强大产品攻势。到2027年,宝马将在全球推出40余款全新或升级车型,每一款都将融入新世代的创新基因,为全球用户带来更自然、更轻松、更智能的豪华出行体验。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