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成功完成一箭一星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顺利入轨。而这,已经是我们卫星产业今年以来不知道第多少次“例行成功”了,中国航天正在以“三天两发”的恐怖节奏颠覆传统认知!
消息传出,卫星产业链异动拉升。开盘近半小时,卫星产业ETF(159218)低开高走翻上水面,成份股中铂力特涨超5%,移远通信涨超3%,国光电气、复旦微电涨超2%,国机精工、新雷能、中科星图等跟涨。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产业ETF(159218)目前已经连续六周资金净流入,年内规模涨近270%,热度极高。最近20个交易日,ETF有15天都是净流入,区间共计“吸金”3.43亿!
一、【国家队全力推进空天地一体化】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突破千万、手机直连卫星规模化应用。这一政策几乎覆盖全产业链——从鼓励低轨卫星组网、拓展应急通信场景,到支持核心芯片和载荷技术攻关,全方位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9月初中国联通已经正式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已具备“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资质,中国移动也在积极申请——闸门放开,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后续可能会全面入场。
目前国内手机直连卫星主要依托天通一号高轨卫星,实现语音、短信等低速通信。而今年4月,我国成功完成“一箭四星”低轨直连技术验证,标志着新一代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组网进度正在大幅提速:仅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我国就成功发射6组低轨卫星。火箭回收技术也在快速突破:2025年上半年我国航天发射35次,成功率100%,其中多次试验了可复用火箭技术——从补充地面网络到强力的空基基础设施,卫星全产业链正在向指数级增长突破。
二、【“三体计算星座”成功组建,太空AI正式商用】
此外,今年5月,之江实验室也做了一件极富科幻感的事——将12颗搭载80亿参数AI模型的算力卫星送入轨道,组建全球首个“三体计算星座”。这不同于以往任何通信、导航或遥感卫星,它真正把算力部署到了太空。
这意味着什么?传统卫星好比“空中摄像头”,拍完数据传回地面再处理,延迟高、效率低。而现在,卫星能在天上直接处理数据,实时做出判断——灾害监测、农作物分析、气象预测,反应速度从“小时级”变成“分钟级”,这才是真正的“在轨智能”。
目前太空算力的商业化路径已经非常明确——
一是太空算力租赁:很多卫星“有星无算”,这就是痛点也是市场。
二是星缆计划: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构建“太空专线”,面向云厂商、大企业提供低延迟、高安全的跨境数据传输服务,可以理解为“天基光纤网络”。
三则是智能数据变现:遥感数据经在轨AI处理后,直接变成农业、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的DaaS(数据即服务),商业想象力彻底打开。
不过这个明显需要时间落地,我们可以先通过卫星产业ETF(159218)把握行业β,等个股走出来的时候再作具体选择。
卫星产业ETF(159218)跟踪的是中证卫星产业指数,覆盖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全产业链,成份股中国卫星、航天电子、中国卫通等龙头权重合计近60%,含“星”量极高。
而且2025年开年至9月15日,卫星产业指数累计涨幅24%,显著跑赢大盘和中证军工指数9个百分点左右,弹性很好的。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