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净源:业绩双增与多维优化,技术优势与政策红利构筑增长引擎

发布时间:

2025-11-05 19:30:00

来源:全景网

近日,科净源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答卷。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涨幅近40%,净利润大幅扭亏,且第三季度环比改善显著,展现出了公司稳步向好的发展节奏。

净利改善动能强劲,多维指标印证盈利质量提升

自2000年成立以来,科净源始终专注于水环境治理行业,为客户提供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与咨询、水处理设备生产与研发、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及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经过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景观河湖水治理、循环水等领域均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产品孢子转移装置(微纳米气浮)、速分生物处理装置、智能离子平衡装置,通过了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根据三季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伴随着项目按计划完成实施并顺利通过验收,科净源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3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7万元,成功实现从去年同期亏损到盈利的跨越式转变。且公司在第三季度单季的盈利表现尤为突出,三季度营业收入9278万元,同比激增74.6%;净利润314万元,同比扭亏,环比二季度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显示公司业务拓展与项目落地节奏持续加快。

与此同时,截至三季度末,科净源的合同负债余额达3464万元,较去年同期末的737万元大幅增长了370.28%,较年初的1700万元也有较大的增幅,为公司未来收入持续增长储备了充足订单。

科净源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显著特征是公司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与回款能力的持续优化。

一方面,公司在当期的费用管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降至20.39%,而上年同期这一指标为33.55%。期间费用率大幅优化增厚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公司持续推进应收账款催收,当期客户回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导致以前年度计提坏账准备冲回,使得公司当期的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为+1867.42万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909.43万元。反映公司强化应收账款催收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加强收款也带来了公司现金流层面的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科净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的-1.43亿元提升至+268.67万元。

综上几个方面能够看出,2025年前三季度,科净源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质量正在同步改善,标志着公司进入"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

技术壁垒构筑竞争护城河,双外籍院士注入顶尖智力支持

作为国内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科净源一直以来以技术创新作为立身之本,也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在细分领域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

历经25年行业沉淀与技术积累,科净源相继成功研制了速分生物处理系统、孢子转移系统、智能离子平衡系统等核心产品,目前已在多个污水处理、循环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包括湖泊治理、河流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尾水超极限脱氮除磷建设运营、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循环水深度处理与近零排放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取得技术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03项。其中速分生物脱氮技术和孢子转移除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两项技术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公司基于优质的资源平台,与行业优秀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密切合作,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借助强大的师资力量、专业经验和研发实力,为项目的产品研发、工艺包设计、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公司还实施了一项深化人才驱动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正式聘请乌克兰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双外籍院士王守国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为公司在环保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注入顶尖智力支持。

据悉,王守国院士深耕等离子体物理领域30余年,拥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俄罗斯工程院及乌克兰工程院外聘院士等多重人才称号,主持过国家02专项、总装备部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重大课题,研发的真空等离子体镀膜装备、热等离子体危废处理设备、高浓度臭氧处理设备等成果已在微电子、新材料、医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技术水平对标国际领先。

此次合作,科净源将依托王守国院士在等离子体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聚焦水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等核心业务,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进一步强化公司技术壁垒,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政策红利打开成长空间,战略合作探索发展新模式

水环境治理行业具备较高技术壁垒的同时,其发展也依赖于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5年,国家出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等政策,构建"四水共治"体系。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267 亿元,“十四五”累计超2,000 亿。

与此同时,近期“十五五”规划建议正式发布,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智能化与科技创新、“出海”、海水淡化、清欠企业账款、农村垃圾围村问题、统一大市场、城市更新与地下管网、设备更新与循环经济等领域明确了未来几年发展的具体方向,为水务环保行业发展明确了重点任务。

展望未来几年行业趋势与规模,《2025-2030年中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水环境治理市场规模将突破6,70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废水处理仍是核心需求;智慧水务(如AI监测、数字孪生)、资源循环利用(如再生水、污泥碳化)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增长引擎,智慧水务增速120%,再生水市场规模1,800亿元。未来五年,水环境治理行业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

往后看,科净源凭借技术优势与项目经验,将受益于水环境治理市场扩容,叠加在手订单的增长,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并且,科净源在做精存量、做大增量的同时,还在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围绕主业实现相关多元化技术的横向拓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31日,科净源以参股形式战略投资包头再生稀土公司,双方将围绕稀土资源循环利用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环保+资源再生”的创新发展模式。

据了解,包头再生稀土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聚焦稀土高端应用领域。该公司凭借其高纯度稀土金属制备技术与绿色冶炼工艺,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稀土元素回收率超98%,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75%以上。公司将工业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战略性稀土金属,为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提供材料保障,一期规划年产5000吨镨钕、铈高纯稀土金属,其中镨钕3000吨、铈2000吨,是包头市打造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此次科净源以环保技术为核心赋能抓手,将自身优势与包头再生稀土公司的高纯度稀土金属制备技术、绿色冶炼工艺深度协同,通过“环保技术+资源再生”的创新模式,精准对接再生稀土产业链升级需求,深度融合环保治理与产业发展,共同助力我国再生稀土产业实现节能降碳、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高端制造等产业提供品质卓越、供应稳定的绿色低碳核心稀土材料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