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媒体聚焦上市公司商业逻辑、基本面研究等,旨在学习探讨,涉及所有公司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谬误,亦欢迎指正。
文/胖哥
2021年,人称“中药茅”的片仔癀(600436.SH)曾经创下2900多亿的市值巅峰,而今已仅1200多亿。
2024年A股“924”行情启动后,片仔癀也曾一度上涨45.55%,不过此后又是漫漫跌途,至今最大回撤31.42%。基本上涨了个寂寞。
似乎已经没人炒作片仔癀了。公司近11万股东,可谓陷入至暗。
不仅没人炒作股票了,药也没人炒了。现在片仔癀跌落神坛了。
2021年,片仔癀曾被爆炒到1500元一粒的天价,克价贵过黄金。然而,到了2024年底,黄牛回收价却跌至500元/粒,甚至比官方指导价760元/粒还低。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是“消费降级”。
片仔癀诞生于福建,闽南语中将“热、毒、肿、痛”称为“癀”。随着岁月的流逝,片仔癀被赋予了修复肝脏、延年益寿等神奇功效。
私募大佬林园曾宣称,“福建人死了以后,当地人也要把这个药放进去,试试能不能活过来。”
片仔癀配方也极为名贵,公开的原材料包括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还有蛇胆和三七等药材。
然而,片仔癀的价格昂贵且不进医保,真正受肝病困扰的患者大多不会选择它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因此,片仔癀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奢侈药品。
在片仔癀被爆炒的时期,它的一大功能其实是送礼,作为高端阶层的社交货币来流通。毕竟,片仔癀延年益寿甚至起死回生的“功效”虽无法证实,但价格昂贵却是实实在在的,送出去有面子。很多名烟名酒店铺甚至直接推出了“茅台加片仔癀”组合,宣传“酒后一粒片仔癀,保肝又健康”。
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和实际功效。连茅台的送礼需求都越来越不行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片仔癀跌落神坛不足为奇。
此外,以前片仔癀药价爆炒,有智商税的成分,现在大家不交智商税了,这也是价格暴跌的原因。
众所周知,药是用来治病的,不能瞎吃,你拿来当保健品,甚至送礼,不是智商税是什么呢?
给人家送礼,送药,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迷惑行为吗?
此前已经有很多科普:
2021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中药房负责人、主任中药师潘鸿贞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表示,是药三分毒。片仔癀里面含有麝香,运动员要慎用,孕妇要禁用,虽是中成药,但也有服用禁忌。
2021年,上市公司片仔癀所在地的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更是在《闽南日报》刊文《请理性看待片仔癀》,提示“目前市售片仔癀包装属处方药,有明确的用法用量、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不宜过量使用、随意服用。孕妇禁用,运动员慎用。”
目前片仔癀业绩增长已经放缓,但估值偏高。
2024年,片仔癀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07.69亿元,同比增长7.06%,净利润29.74亿元,同比增长6.32%。
营收和净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但对比2023年净利润增长13.15%,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原因是天然牛黄大涨价,公司成本高了。
根据康美中药网数据统计,天然牛黄在2023年1月的市场价格为65万元/公斤,在2025年1月的市场价格为165万元/公斤。
未来,公司利润估计很难高增。以前片仔癀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靠提价,现在提价显然提不动了。前文我们提到过,2024年底,市场上片仔癀的回收价已经比官方价格还低了,这种情况下,官方不太可能提价。
目前,片仔癀市盈率40.6倍,依然远高于中药板块平均市盈率27.85倍。
那么,林园老师,现在还在吃片仔癀吗?
药,不能瞎吃。你的健康,不是一场资本游戏。
任何脱离基本面和常识的炒作,最终都是虚火。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