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增长达40.21% 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双轮驱动优势凸显

发布时间:

2025-08-29 19:52:07

来源:证券之星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27)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行业发展趋势,以“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为核心战略,在技术研发、业务拓展、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98.56万元,同比增长40.21%,核心驱动力来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的规模化增长,该板块收入同比增幅达59.24%;实现归母净利润-22,981.78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35.51%,经营质量与发展潜力持续提升,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应用领域看,泛AI、智慧金融、智慧出行等板块全面开花,其中智慧金融领域已服务超100家金融机构,覆盖全国多数银行网点智能化升级;智慧出行领域产品应用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日均服务旅客超百万人次,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成熟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健,为公司长远发展筑牢盈利根基。

降本增效战略的深化实施,成为公司经营状况改善的重要推手。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费用结构,从而实现期间费用合计同比下降33.83%。直接推动亏损幅度显著收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981.78万元,同比收窄35.5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844.26万元,同比收窄32.71%。

现金流方面,公司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机制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25.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额大幅减少76.76%,主营业务现金生成能力增强,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缓解。

技术创新始终是云从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从容多模态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表现卓越,综合能力位居全球第一,该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场景中展现出优异的多模态任务处理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AI智能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公司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AI-X研究院”,未来三年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全球人才引进、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及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联合研究,聚焦大模型、智能体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AI底层技术生态,为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产业布局与生态构建上,云从科技亮点纷呈。

以“东西湖”项目为代表的国家网安基地训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标志着公司在可信数据空间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该项目作为“可控训练场”,构建了“算力基建+安全模型+内容审核智能体”的差异化解决方案,不仅验证了公司自主可控AI技术的创新能力,更推动智算中心业务向政务、金融等高价值场景延伸,为全国AI安全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在国产化算力合作方面,公司持续深化与华为等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研发训练-推理一体化软硬件产品,助力客户搭建高效、经济的规模化模型算力平台,适配昇腾硬件底座与昇思MindSpore AI框架,推出基于昇腾平台原生的智能体(AI-Agents)及行业大模型产品,加速各行业数智化转型进程。

对外投资布局同样展现出公司前瞻性战略眼光。

公司通过投资的奕斯伟、众数信科、元生智能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其中,奕斯伟在Risc-V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公司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众数信科的金融科技能力助力智慧金融场景深化,元生智能的创新应用则拓展了AI技术的落地边界,多维度的投资布局为公司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生态协同”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云从科技将持续聚焦“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核心战略,一方面巩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优势,完善大模型研发治理体系,依托武汉网安基地、川渝实验室等平台优化安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深化通用智能领域研究,突破多模态融合、人机协同等关键技术,推动“平台化通用模型+行业专用模型”双引擎体系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业深度渗透,公司凭借技术、业务与生态的多重优势,有望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更大突破,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云从力量。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