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破壁与全球协同:东富龙以“中国智造”重塑制药装备产业格局

发布时间:

2025-10-10 21:20:00

来源:全景网

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全球化加速迈进的浪潮中,东富龙(300171)正以技术创新为锚点、全球布局为羽翼,书写着中国制药装备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答卷。从国内首条双腔冻干制剂生产线的落地,到国际化战略合作的深度推进,这家深耕行业三十余载的龙头企业,正以硬核实力诠释"专业技术服务于生物医药"的使命担当。

技术攻坚:破解行业痛点的"中国方案"

高端生物制剂领域长期存在的活性成分稳定性与使用便捷性失衡难题,终于被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破解。2025年6月,东富龙携手维昇药业、药明生物在成都启动国内首条双腔冻干制剂生产线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这项历经十年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密闭容器内双腔隔离设计,将冻干药物与稀释剂分别储存,注射前轻按即可完成复溶,不仅省去传统操作的繁琐步骤,更降低了污染风险与操作误差,为生长激素等长期用药患者带来安全性与依从性的双重提升。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东富龙全链条服务能力的支撑。早在2022年,其便与维昇药业展开深度协作,依托国际一流的冻干工艺研究室,完成工艺优化与包材适配性测试,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设备落地的完整服务闭环。而其为药明生物提供的冻干机及无菌灌装联动线,更通过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A等多国权威审计,在高负荷商业化生产中验证了国际级可靠性。

全球协同:构建产业升级的"生态网络"

在技术深耕的同时,东富龙以全球化视野搭建合作生态,为产业升级注入协同动能。2025年2月,公司与意大利Nicomac在固体制剂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融合双方在洁净室系统与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共同开发高效环保的口服固体制剂设备,服务欧洲高标准市场需求。这种"技术互补+市场共享"的合作模式,不仅强化了东富龙在固体制剂设备市场的地位,更成为中意制药装备领域合作的标杆案例。

如今,东富龙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研发与制造体系:3个全球研发中心扎根中国、美国、德国,8个基础制造基地遍布国内外,26家境内及1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形成服务网络。这种布局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为百济神州等企业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智造"基石,更在2025年斩获"生物制造·中试产线最佳合作伙伴"殊荣,印证了行业对其服务价值的高度认可。

战略升级:锚定数智未来的"发展坐标"

面对产业变革趋势,东富龙以"系统化、国际化、数智化"战略为指引,持续拓展发展边界。在数智化领域,公司打造"软实力+硬科技"双驱动模式:通过工业软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以冻干系统、无线温度监测等智能装备覆盖制药全场景,助力药企实现从单机到整厂的升级。这种全栈式解决方案,正推动制药生产向高效化、智能化转型。

财务数据背后,更显战略定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4.29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大增63.25%至8.05亿元,占营收比重超33%,彰显全球化布局的抗周期韧性。尽管短期面临盈利承压,但健康的现金资产状况与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冻干技术的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的生态构建,从本土龙头到全球玩家,东富龙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制药装备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缩影。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这家坚守创新初心的企业,必将继续以技术为笔、协同为墨,书写更多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