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接拉卡拉的盘?

发布时间:

2025-07-03 20:13:25

来源:市值观察
谁敢接拉卡拉的盘?

港股开闸,鱼龙混杂。

6月16日,就在公司大股东疯狂减持套现之际,拉卡拉突然宣布要在香港联交所寻求上市

不讨论也不揣摩公司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只聚焦投资价值、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拉卡拉这个盘,恐怕不好接。

01

主营业务上限基本被锁死

2024年,拉卡拉的营收为57.59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3%,净利润3.51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23%。

进入2025年,拉卡拉的业绩还在加速下滑,一季度营收13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3%和52%。

把时间进一步拉长,拉卡拉的利润率在过去一些年也完成了断崖式下滑。

2020年,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0.9%和16.9%,到2024年已经降到30%和6.1%。

拉卡拉业绩如此拉胯,并非公司自身不努力,而是行业大环境决定的。

首先,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

从营收结构来看,拉卡拉的业务分为支付业务、科技服务业务、其他业务三块,其中支付业务是绝对大头,2024年营收占比接近90%。

所谓支付业务主要指的是B端收单,拉卡拉的收入来自扣除发卡行和清算组织服务费之后的收单净收益,收入多少由商户的交易规模和平均收单净费率共同决定,但这两方面现在都不怎么给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零增速3.5%,消费市场增长较为平稳。拉卡拉要想通过市场大幅扩张来实现交易规模增长,似乎走不通了。所以尽管公司拼命获客,2024年公司服务了63个细分行业近3000家中大型行业客户,客户数量同比大增98%,但这依然无法对冲交易规模的下降。2023年,拉卡拉支付交易金额4.51万亿元,到2024年已下降到4.22万亿元。

与此同时,整体内卷的行业环境使得费率也越来越低。两大负面冲击相乘,盈利加速下跌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次,拉卡拉的生态位和竞争力也不行。

国内支付市场现在有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银联、支付宝和腾讯,三巨头合计占了大约66%的市场;第二梯队是快钱、宝付、易宝支付、苏宁支付这些腰部企业;拉卡拉处于“第三世界”,据统计这个级别和体量的公司现在大约有160家,它们共同分享不到20%的市场,这个竞争烈度有多强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拉卡拉基本盘的上升空间基本已被锁死。在这种背景下,拉卡拉想要实现突围就必须另起炉灶,重新寻找新增长极。

02

跨境支付概念华而不实

在中国企业出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共同催化下,跨境支付概念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受到资金关注,前几天稳定币横空出世,给跨境支付又添了一把火。

拉卡拉从中看到了希望,于是开始朝这个方向包装自己。在赴港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中,拉卡拉将此次香港上市的战略意图定义为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表面上看这个逻辑很硬、故事很性感,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大增23%,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但细究下来,拉卡拉的包装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留给拉卡拉这种公司的蛋糕非常有限。

去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64万亿,其中有52万亿(占比超80%)被银行系组成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吃掉,剩下的市场还得先由阿里、腾讯、京东这些公司瓜分,最后才能轮到拉卡拉,想象力一般。

其次,即便高增速,业务体量对公司整体盘子的拉动也杯水车薪。

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额492亿元,只占公司总支付交易金额的1.16%。公司没有披露跨境支付业务具体的营收情况,但以连连国际亚马逊收款0.4%的顶格费率来计算,去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业务产生的营收还不到2个亿,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只有大约3.5%。去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额的增速是14%,今年就算公司这块业务实现翻倍增长,也激不起什么浪花,甚至新业务的增长可能都无法覆盖主营业务的下滑。

事实上,拉卡拉的新故事连公司自己人似乎都不愿意相信。

今年4月,拉卡拉股价大涨,5月,公司第三大股东、同时也是创始人兄弟的孙浩然就迅速抛出减持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1927万股。而根据股权信息,孙浩然总共持有拉卡拉1927万股。换句话说,公司第三大股东可能已经准备清仓离场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7月1日晚间,拉卡拉再发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于7月23日-10月22日减持公司不超过3%的股份……

除了以上这些,拉卡拉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公司路子可能比较野,历史上有不少劣迹和污点。

2023年4月,拉卡拉突发公告承认公司收单业务中存在“跳码”。“跳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刷卡的A类商户(标准商户)变为B类商户(优惠类)或者C类(公益类),最后按照标准类商户的费用率收取手续费,但按照低费率商户的费用率去跟发卡行和银联结算,以此来获取利益。

东窗事发后,拉卡拉需要按照相关协议退还涉及资金,这让公司业绩突然爆雷,净利润从2021年的10.8亿元直接变为2022年的亏损14.37亿元,股价也因此暴跌

2023年,因业务违规,拉卡拉被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罚款875.4万元。2024年,拉卡拉又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先后处罚,罚款合计800多万。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超1000亿港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这种宽松的融资环境的确给了更多企业上市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是一个无限输出的提款机。

经营萎靡,股东“跑路”,监管风险,这样的公司,谁敢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