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公司上周五晚上公布了一季度的季检结果,宣布恒生科技指数调出阅文集团,调入比亚迪。
按照Wind三级行业划分,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中汽车行业的占比是10%(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调入后,再加上小米(占比8.45%)和比亚迪电子(比亚迪做汽车的子公司,占比1.12%)的汽车属性,后续恒科里的新能源车含量可能会超过20%。
指数调仓的背后往往反映客观的行业和市场趋势,这些年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突破,终于也还是被恒生科技指数进一步吸纳了,上周南向也在加速回流汽车行业。
不过其实目前几个主要的港股科技类指数中,其实已经有一个指数含“车”量很高了:那就是港股科技指数。
而且港股科技不仅对新能源车的布局早就达到16%,还比恒科多了10%的医药,所以两板块提振下,2025年港科表现一直压着恒科走,优势非常明显。就像今天鼎医药、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等涨幅居前,再次促使港股科技表现优于恒科。
2025年一季度,港股科技龙头业绩集体爆发。腾讯净利润同比增长1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增速达22%;阿里净利润同比激增273%,电商与云业务持续复苏;中芯国际、比亚迪净利润增速均超100%——半导体与新能源产业链的高景气度验证了港股科技企业在AI技术革命下的进化能力。
对比恒生科技指数,港股科技覆盖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车(16%)、生物医药(10%)四大核心赛道,能够更为全面地捕捉港股科技股的爆发红利。
根据Wind数据,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432亿港元,中小盘科技龙头占比超50%,在AI应用落地期可能会具备更高业绩弹性。业绩表现上,不管是今年以来还是去年924以来,港股科技指数的阶段涨幅都要高于恒生科技。
目前美股科技股早已创新高,而港股科技刚刚填补了之前4月的最大跌幅,补涨空间还很大。大家记住:港股科技估值低、敏感性强、成长空间大,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那么最终获利的概率和空间都会增加。
尤其是AI大趋势下,港股长期上行趋势几乎已然确立,短期波动不足为惧,回调即可分批加仓。
目前场内有一只$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跟踪港股科技指数,是可以T+0交易的两融品种。像这种对港股互联网科技、新能源车和生物科技公司都有布局的标的,非常符合分散化配置的主流需求,适合作为底仓先埋伏,然后等后面港股强势板块启动后增加相应的进攻仓位。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