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格隆汇中期策略会于深圳重磅举行。
东方港湾创始人兼董事长但斌以《扎根中国,走向世界——不要辜负一个伟大的时代》为题,分享了他对当前投资格局的深刻洞察。
这位从业33年的投资老将开篇明义:我们正站在技术爆炸的奇点上,人工智能将重塑未来30年的财富地图。
但斌指出,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进步是核心驱动力。
凭借从“扎根中国”到“走向世界”的战略跃升,东方港湾连续两年取得亮眼回报,特别是在AI领域的重点布局。
他强调,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应全力以赴。
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三大技术革命浪潮,而AI正是这场伟大征程中最具颠覆性的时代机遇。
战略跃升:从“扎根中国”到“走向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但斌直言有一些思考和战略抉择。
谈及人生理解,但斌赞同格隆博士所说的观点:时代背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同时他也强调,大时代来临之际,每个人的努力非常关键,你的价值观,看待问题的方式等等,这个决定了很多人一生的道路。
他非常感激改革开放的40多年,给了每一个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能有奋斗成功的时代机遇。
但斌认为,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只有持续努力奋斗,才是人生的最终意义。
在演讲中,但斌回顾了东方港湾的“转身”。
他表示,东方港湾这两年做了战略抉择,从扎根中国到走向世界。
根据第三方平台披露数据显示,东方港湾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蝉联国内百亿私募冠军。
对于长期资本投资,但斌也有一些研究和思考。
他展示了一组数据:过去美国200年的真实回报率是6.6%,1美元通过复利增长变为103万美元。
相比之下,日本市场35年仅上涨0.68%,土耳其里拉10年贬值93%。
而在美国长期的回报中,只有两个阶段是负的:一个是1966年到1981年,一个是2000年到2012年。
由此,他总结了自己在投资中最为核心的三个秘诀:
第一,投资要找主因。技术进步是推动财富增长的核心动力,短期因素不改变长期趋势。
他以1966-1981年为例,尽管当时美国通胀肆虐、利率飙升至19%,但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仍上涨6.5倍。
他又举例称,去年8月份有一次大跌,有三个原因。第一日元加息,第二担心美国经济衰退,第三巴菲特卖股票。
其实根源上,都是担心美国经济衰退。
又比如,很多亚洲交易员经常要等到美国PPI、CPI数据公布以后才可以睡觉,因为担心这种短期的经济数据会对市场有影响。
但其实这些数据若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包括美联储的加息或降息周期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往往可能仅是短期波动(如一天、一周或数月),难以构成长期挑战。
真正推动财富增长的核心秘诀是技术进步。
就像我们刚刚亲历的电子硬件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现在又迎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所深刻印证的那样。
但斌直言,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选择比努力重要。
当你没有全球视野、如同井底之蛙般只囿于方寸之地,极易错失重大机遇。
坦率说,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刚刚经历三个伟大的时代,而且即将经历一个比前三个时代更伟大的一个时代,作为投资人应该全力以赴。
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错失一个又一个时代?
做投资总易被次要因子干扰。以近期全球市场波动为例,部分核心资产的剧烈回撤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我们曾因此面临诸多市场质疑与审视。
但10年、20年以后再看今天,大家会说我们处于人工智能时代最关键、最突飞猛进的一年。
从历史市场周期规律来看,重大趋势启动前往往伴随类似的阶段性特征。
但斌基于对历史周期的深刻观察指出,市场极端情绪指标达到高位区间时(如恐慌指数超过50),往往或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未来增长的有利窗口。对于此次市场波动,他倾向于认为其中也孕育着类似的战略性机遇。
第二,投资两类公司。
但斌强调,要投资于“改变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
东方港湾过去扎根中国的时候,主要选择的方向是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走向世界后,主要投资的是改变世界的公司。
“选择比努力重要”,投资要往“波澜壮阔”的方向上去选择。
第三,轻资产、高盈利的商业模式+时间复利。
美国科技巨头的核心优势在于持续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极。
从美国七大科技公司近十年的研发投入来看,若人工智能浪潮过后量子计算成为下一个技术突破口,大概率仍将由这些企业主导——因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高额投入已形成技术壁垒。
东方港湾当前聚焦AI基础层布局,并逐步向垂直应用层拓展。
这类企业兼具战略弹性与第二增长极,攻守兼备。
另外,不要辜负一个时代。目前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其变革意义堪比瓦特改良蒸汽机所开启的工业革命时代。
回顾过去70年,大约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
从长视角看,我们仅仅处于AI爆发的第一天,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产业的角度看,互联网周期30年、智能手机20年,我不太相信人工智能仅两年就结束。
但斌称,一定要用产业的眼光,以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眼光布局,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获取长期超额回报。
当人工智能时代结束时,极可能涌现出10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以英伟达为例,其市值已逼近4万亿关口,向更高量级的突破值得关注。
另外,从技术迭代脉络看,过去半个世纪CPU、软件与网络的协同催生了信息革命,而未来50年,GPU、大模型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智能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