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006)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5.55%,业绩表现稳健。公司核心业务碳纤维装备收入占比近六成,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
精工科技始创于1968年,2004年成功上市,定位国内高端集成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公司自2013年开始布局碳纤维业务,先后构建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国家级碳纤维装备产品研发中心,2020年实现碳纤维生产线装备技术全国产化,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牵头“纤维碳化生产成套装备术语”国家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承接50多条碳纤维生产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世界领先。当前,公司完成“原丝、碳纤维、复材”装备全产业链布局,开启了“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全新发展模式,形成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商业生态。
报告期内,精工科技营业收入达10.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62亿元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15.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3.68%。公司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其中,碳纤维装备收入达6.29亿元,同比增长59.53%,占总收入的59.31%,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精工科技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效显著,其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首条原丝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碳化生产线订单顺利推进,同时复材装备在热塑、铺丝、缠绕等方向取得技术突破。此外,公司在绍兴和武汉设立复合材料公司,已具备从材料测试到制品生产的全流程能力,可服务于汽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轻量化需求。在应用端,公司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无人机机体等产品已进入试用阶段,并与龙兴航空电子合作布局航空复材维修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在空天(低空)经济领域,精工科技全资子公司精工领航科技已启动油动力直升机、电动垂起固定翼等无人飞行平台的研发,部分产品完成阶段性测试。同时,公司与亿维特合作推进3D打印eVTOL结构件商业化应用。在循环经济方面,公司为建信佳人新材料定制的国内首条万吨级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JPET50)核心设备已完成安装,即将进入调试阶段,标志着公司在绿色制造领域的重要突破。
研发创新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自主研发的“气电混合加热端到端预氧化炉”荣获2024年度“国内首台(套)装备”称号。公司还发布了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整线智能化水平提升25%-35%,吨能耗大幅下降。此外,公司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创新中心,并与行业同仁成立“柯桥区碳纤维产业链共同体”,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2025上半年,精工科技交出了一份稳健发展的答卷,展现了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碳纤维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新兴领域的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精工科技将继续聚焦碳纤维全产业链、空天(低空)经济、循环经济等战略方向,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公司计划通过“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和低空经济政策的推进,精工科技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