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娜生物”,股票代码:920009.BJ)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网上路演在全景路演举行。
投资者交流环节,问及科研实力及专精特新特质,丹娜生物董事长周泽奇介绍,公司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已取得91项境内外专利、79项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和17项软件著作权,曾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天津质量奖提名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天津市专利金奖、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中国出口商品品牌、中国自主创新品牌、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企业、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中国医药行业守法诚信企业、“榜样天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榜样天津”战役先锋企业等多项荣誉。
周泽奇强调,公司为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坚持人才强企战略,通过积极引进、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模式,搭建了一支具有显著创新竞争力的人才团队。
天眼查信息显示,丹娜生物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目前,丹娜生物主要产品为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诊断产品,其中,诊断试剂产品依据方法学可分为酶动力学、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法五大系列,主要应用于侵袭性真菌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耐药检测,酶动力学系列试剂属于以鲎血细胞为核心原料的生化诊断试剂,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系列试剂属于以抗原、抗体为核心原料的免疫诊断试剂,荧光定量PCR法系列试剂属于分子诊断试剂;公司自产、采购、定制采购的诊断仪器产品包括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细菌内毒素/真菌葡聚糖检测仪、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试纸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等。
科研方面,丹娜生物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天津市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丹娜生物分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病原微生物精准诊断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全景网注意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丹娜生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丹娜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3,509.19万元、3,121.89万元、3,242.54万元和1,559.4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9%、13.19%、13.53%和13.43%,研发投入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丹娜生物先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9项;承担天津市和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知识产权项目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物质1项。截至目前,丹娜生物已取得91项境内外专利,其中境内发明专利47项、境外发明专利1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21项、境内外观设计专利22项;已获得79项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其中三类产品21项,二类产品41项,一类产品17项,以及102项欧盟CE认证(含自我声明);已取得18项软件著作权。此外,公司还建有较为完善的生产线,承担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2项。
产品力方面,凭借在侵袭性真菌病产品丰富程度、核心技术先进性、行业标准制定、核心原料自产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等在内的多重竞争优势,截至2025年6月末,丹娜生物试剂产品已进入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1,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1,000多家,并销往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国家地区,能够不断满足终端机构的侵袭性真菌病及部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日益增长的诊断需求。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扶持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在人口结构改变、医疗改革、分级诊疗等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侵袭性真菌病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粘膜屏障破坏或者菌群严重失调,真菌即有可能进入血液或组织引起感染。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易感人群持续增加,相关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相关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同时,在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升病原学送检率、分级诊疗等的政策助推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检测将覆盖更多的医院及人群。据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国家中心办公室,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27.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行业报告,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为7.9亿元,到2030年可达30.3亿元,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空间较大。
财务方面,报告期内,丹娜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5,07.41万元、236,71.43万元、239,58.78万元以及116,11.80万元;对应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8,820.02万元、37,091.21万元、46,364.66万元和51,448.30万元。从数据面来看,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
丹娜生物本次发行股份全部为新股,本次发行数量为80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5,539.00万股,本次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4.44%。本次发行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8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0.00%。网上发行数量为72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90.00%。
本次发行价格为17.10元/股,扣除发行费用2,223.08万元(不含增值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1,456.92万元。根据安排,本次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产品研发项目。具体来看:
“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拟在天津建设总部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为30,200.00万元,建设期36个月,项目环评批复产能为6,506万人份。项目计划购置性能先进的生产和辅助设备,招募相关生产与管理人员,从而替代现有租赁场地,进一步扩大公司在病原微生物诊断产品领域的生产规模。公司计划在现有酶动力学、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化学发光等产线基础上,结合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免疫层析、化学发光、药敏、荧光染液等方法学产品的市场应用;
“新产品研发项目”拟通过购置研发软硬件等相关设备、招聘技术研发人员,基于已搭建的六大技术平台,结合临床市场需求不断扩充产线,形成覆盖更多应用场景的产品和方案,此外也对已有核心产品的原料、工艺不断优化、升级和迭代。项目重点开展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及妇科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的研发工。同时,项目还将专注于多糖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核心原料以及鲎试剂等酶动力学产品的研发。此外,项目还将致力于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和荧光检测相关设备的开发。
对此,专业人士指出,丹娜生物天津总部基地的实施是改善其生产和研发环境,提升自身业务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促进公司主营业务进一步发展,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实现快速发展注入核心动力;而新产品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丰富现有产品种类,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布局,进一步落实发展战略。
丹娜生物本次发行的网上申购时间为2025年10月22日(T日)的9:15-11:30、13:00-15:00;发行代码为“920009”。(全景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