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15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回复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的问题主要有,业绩大幅增长的真实合理性及可持续性,技术水平先进性及市场空间,业务资质及生产经营合规性等。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级硅烷气等硅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子级硅烷气,主要应用于光伏、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
关于业绩大幅增长的真实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公司表示,发行人报告期内不存在通过补偿利益等特殊利益安排来进行业务拓展及订单获取。发行人取得的订单均因客户实际需要而发生,业务拓展及订单获取主要通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市场竞争程序获取,合法合规。
公司在通过客户验证后,凭借前期的合作背景和良好的供货记录,快速完成导入、供货,实现公司产品在光伏行业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在光伏领域的业绩增长与下游客户的扩产情况相匹配。
关于技术水平先进性及市场空间。公司表示,发行人掌握的“改良歧化法硅烷生产技术”“硅烷低温精馏纯化技术”为对行业通用技术的改良,“液相增压充装技术”“自动化系统生产技术”为发行人自主研发,非行业通用技术。
镁硅法、锂硅法因技术落后已基本淘汰,氟硅法和歧化法均为目前行业先进技术,其中歧化法最为主流。歧化法相对其他电子级硅烷气生产方法具有原料易获取、环境友好、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公司在传统歧化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了“改良歧化法硅烷生产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歧化法硅烷生产工艺,公司自主研发的“改良歧化法硅烷生产技术”采用反应精馏塔替代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将歧化反应段与蒸馏段结合,使歧化反应和蒸馏同时进行,从而使歧化反应产物直接经过初步精馏分离,使反应产物可以快速移出,打破反应平衡,进而大幅提高了反应转化率、降低蒸馏能耗,同时,该制备方法可实现高纯度硅烷气的规模化生产,并能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原材料的循环使用。因此公司的“改良歧化法硅烷生产技术”方法具有行业先进性。
根据研究机构 EV Tank 预计,在下游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带动下,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331.7 万吨和 863.4 万吨,其中 90%以上将是中国企业生产。
关于业务资质及生产经营合规性。公司表示,根据问询函回复显示,发行人报告期内持续拥有生产经营所需全部业务资质。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开展业务,发行人已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颁发的、编号为(蒙)WH 安许证字[2018]001038 号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已于 2021 年 8 月到期)及(蒙)WH 安许证字[2021]001083 号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根据上述《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行人相关危险化学品生产的许可范围包括硅烷、二氯二氢硅、三氯氢硅、氢气、四氯化硅,涵盖了公司生产(包括自用和销售)的全部危险化学品。
此外,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行人已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编号为(蒙)XK13-010-00088 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产品名称为危险化学品工业气体产品。综上,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超出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安全生产相关资质的许可范围进行生产的情形。此外,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行人已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编号为(蒙)XK13-010-00088 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产品名称为危险化学品工业气体产品。综上,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超出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安全生产相关资质的许可范围进行生产的情形。
关于其他问题,公司也一一进行了回复。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