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高筑技术壁垒,轻装上阵剑指万亿生态

发布时间:

2025-02-28 09:36:46

来源:同壁财经

  2024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保持“高增长”,但业内“高竞争”态势却愈演愈烈。具备创新实力和前瞻布局能力的企业开始抢跑新兴赛道,靠新技术、新产品向市场要增量。

      着眼长远发展,轻装穿越周期

  2月27日晚,海目星(688559.SH)发布业绩快报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5.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作为科创板长年的业绩优等生,激光智造龙头海目星似乎陷入了业绩困境?

  公司方面给出解答是:尽管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在2024年保持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导致其锂电业务收入下降,毛利率下滑。同时,公司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新业务培育,并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针对海目星的官方解释,市场人士认为,设备类企业业绩多有滞后性,新能源周期性调整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但去年一系列经营调整已明显收效且海外市场持续“爆单”,其实际订单增量依然保持增长。之所以选择在行业低谷期大幅计提存货压力,不排除主动甩掉包袱,着眼长远发展。而且,公司强调本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基于谨慎性原则,未来依然存在冲回的可能性。

  实际上,业绩下滑是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锂电赛道已有19家国内上市公司宣布2024年业绩预亏。而光伏赛道已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26家上市公司中也有20家预亏,龙头隆基绿能预亏金额更高达82亿至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冲击,海目星并未选择“躺平”,而是从技术、市场、管理架构等多方面发力,积极构筑“过冬护城河”。

      高筑技术壁垒,靠创新实力过冬

  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全球激光智造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横跨锂电、光伏、3C、医疗等多个领域,业务网络遍及全球,客户涵盖宁德时代、特斯拉、大众、晶科、天合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依托敏锐的商业嗅觉,公司前瞻性预判到新能源行业的下行周期,并在固态电池、消费电子新技术、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光伏自研激光器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取得多项行业乃至全球性的技术突破,为过冬做足了技术储备。

  固态电池领域,海目星率先拿下行业内首笔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2GWh量产设备订单,在业内还处于半固态电池量产,全固态电池处于实验室阶段时,海目星无疑凭借设备技术实力率先实现突围。据了解,由海目星设备所生产的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已被应用于亿航智能的低空飞行器上。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则预期,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5万亿元。这将给率先完成高能量固态电池量产销售闭环的设备公司带来掘金的商机。

  在3C领域,公司布局了三条新技术路径,钢壳电池、vcm音圈电机、脆性材料端均有望实现新市场的增量开拓。在新技术突破叠加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加速和政府补贴的推动下,公司预计3C业务2025年订单量同比增长将超过50%甚至翻番,可为其业绩重回增长通道提供强劲动力。

  在光伏业务方面,海目星TOPCon的背面图形化技术、正面技术及铜替银技术接连实现突破,相关设备已在部分头部企业完成验证。据了解,在光伏行业提质增效的永恒追求下,海目星光伏业务订单正在陆续落地中,为现阶段低迷的光伏行业带来了回暖的积极信号。

  当下,经历深度调整的新能源行业已逐渐完成产能出清,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度复苏回升态势日益清晰。海目星有望基于较高的技术壁垒,抓住行业下一轮周期性上升周期的机遇,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