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
就把☆星标☆点起来吧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在科技的江湖中,每一次盛会都宛如一场华山论剑,各方高手云集,展示着自己的绝学。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无疑是当下科技武林中最受瞩目的焦点。
这届WAIC不仅参观人数创下历史之最,参展企业也创下规模之最,包括传统互联网大厂百度、阿里、腾讯等;老牌AI公司商汤、科大讯飞等;还有独角兽企业智谱、MiniMax、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等。
各路企业都在扎堆秀肌肉,除了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智能体应用之外,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AI硬件和交互产品,堪称一场大型的“AI狂欢”。


大模型“落地”人间
60余款智能机器人在会场中灵活穿梭、各司其职,50余款AI终端产品以多样的形态展现着AI 技术的落地成果……在本届 WAIC 2025 中,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与世界。
不过,与过去两年的“百模大战”不同,如今的人工智能不再单纯追求参数上的“高大上”,而是加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可用”走向“好用”和“应用”。
在大模型领域,阿里、腾讯、百度、商汤、MiniMax、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等头部企业纷纷携最新研发的大模型登场,不仅迭代节奏持续加快,训练与推理的成本也实现了进一步下降,大模型开源趋势也愈发显著,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商汤发布的新一代多模态推理大模型“日日新V6.5”,采用图文交错思维链设计,推理能力提升且成本下降70%;阿里则携最新开源的三款大模型亮相,并表示通义千问已实现全尺寸、全模态的全面开源。
除了基础大模型的发展如火如荼,垂直行业大模型也通过深耕各细分领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精准对接并满足用户的落地需求。
可灵发布了新功能灵动画布和多图参考,模型效果提升102%,主体一致性、视频效果、画面质量均有大幅提升;面壁智能主打高效端侧大模型,展出了在智能座舱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蚂蚁数科推出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
在AI应用及智能体领域,阿里带来了AI智能助手夸克;百度则把文心大模型能力融入到不同产品中,涵盖AI搜索,数字人直播、萝卜快跑、文心快码等核心产品。
蚂蚁集团集中展示了AI融入医疗、金融、生活场景的最新产品;金山办公全球首发AI智能体WPS灵犀;智谱AI展示了AutoGLM沉思智能体应用、数字人交互系统等。

除了加速渗透到各类应用场景,“落地”也成为大模型参展商的主旋律,AI与硬件的深度结合成为了这一届WAIC的一大亮点,随着适配硬件的持续增多,AI生态正变得愈发繁荣。
阿里推出了首款自研AI眼镜“Quark Glasses”,高度融合了阿里的生态系统,支持高德导航、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等阿里系高频应用。另外,Rokid、小米、雷鸟等品牌的AI眼镜也纷纷亮相,“百镜大战”正打得火热。

办公领域也是关键落点。科大讯飞、未来智能、WISHEE、出门问问等企业,均聚焦会议及商务场景,推出了搭载AI大模型的耳机、办公本、录音笔、翻译机等多款智能硬件产品。
AI陪伴产品则带来了不少“萌点”,商汤科技的“Fuzozo芙崽”是一款能养、能聊、能社交的AI潮玩;Looi 桌面机器人是一款“桌面宠物”,感知用户情绪与环境。

机器人展区俨然成了现场最具人气的焦点,一批机器人在这里表演才艺秀,做小吃、打鼓、舞龙,花样层出不穷;初创企业所带来的AI硬件产品同样吸睛,比如智能拔罐器、感音空气架子鼓等,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却是能够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解决用户微小痛点的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的创新落地已经来到了C端产品层面,相较于早些年智能硬件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的情况,如今的AI硬件已经展现出实质的变化和提升,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还成为了AI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

AI硬件的想象空间
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至2030年,AI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4741 亿美元(约3389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 38.73%。
不仅在中国市场,在今年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参展的 AI 硬件数量及与应用结合的深度也远超往年,这恰是AI硬件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爆发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在 AI 硬件赛道上的布局节奏显著加快。
去年5月,字节跳动收购深圳初创公司Oladance,并在10月发布了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今年以来,小米、阿里均推出了AI眼镜,对阿里来说,这是其继上一轮AI音箱大战后,再次涉足智能硬件赛道。
海外大厂的布局也在加快,Google宣布将推出整合了Gemini AI,由 Android XR 提供底层支持的智能眼镜;OpenAI也紧随其后,宣布收购了硬件初创公司IO,旨在开发全新的系列AI设备。

从“百模大战”到“硬件竞赛”,科技大厂战略转向的背后,是AI 技术从基础能力比拼向场景落地价值的深度回归。
尽管目前各大厂的大模型能力仍有参差,但从用户角度来看,通用大模型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应用,微小的技术差距还不足成为应用和产品的护城河。因此,大厂们需要另辟蹊径,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真正能够嵌入用户日常、解决实际痛点、形成使用依赖的产品。
首先,寻找商业化的可能,探索多元的变现方式。尽管AI大模型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仍是一门“投入大,回报慢”的生意。
虽然大部分AI原生应用都同步推出了付费会员机制,但目前免费试用依然是主流,大厂们担心一旦开始收费,用户可能就会流失。
在字节去年的一份专家访谈纪要中也提到这一点,数据显示,每个豆包用户每次打开豆包基本只会进行3到4轮对话,如果2分钟内未能满足需求,他们可能会切换到其他应用。
这是因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C端AI应用都存在同质化问题,用户忠诚度低,付费意愿不高,普遍面临着商业化困境。
但与之相反,智能硬件早已有一套成熟商业模式,耳机、眼镜、学习机等AI硬件更已经率先迈入了商业化阶段。
以AI学习机为例,洛图科技预测数据, 2025年中国学习平板市场销量将达713.7万台,同比增长20.5%。“百镜大战”也掀起了AI眼镜的销售热潮,2025年上半年, Meta智能眼镜全球销量达126万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0%。
相较于AI 应用,消费者则更愿意为AI 硬件付费,毕竟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产品,还能提供更直观、更沉浸、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对大厂而言,单纯通过硬件销售即可实现初步的商业化,此外还能通过内容订阅、增值服务等方式带来可持续的收入。
其次,在即将到来的智能终端生态中,抢占流量入口和话语权。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曾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他认为AI的潜力要想真正释放,必须让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日常使用AI”。
AI大模型的能力再强大,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而硬件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则决定了AI大模型的使用体验。硬件是AI的载体,但AI也可能会被硬件困住。
到现在为止,许多头部大模型仍寄居在别人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里,不捅破软硬件之间的这层窗户纸,难以完全释放能力。而且,“寄人篱下”的大模型被人扼住了咽喉,很难真正实现商业闭环。
不过,随着 AI 硬件持续“破圈”,科技巨头也嗅到了颠覆传统硬件厂商的机会,开始亲自下场打造下一代智能设备,争取在未来的AI生态中占据关键位势,成为新的流量分发枢纽。
阿里CEO吴泳铭也曾表示,“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这也是互联网大厂为之而努力的方向。

大厂先打“安全牌”
尽管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再做一遍,但在AI硬件领域,目前大厂和初创公司普遍还是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打法,一边拓展规模、一边优化体验,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探索市场。
首先,互联网大厂发力AI硬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消费级终端产品领域,比如眼镜、耳机、音箱等已有一定的用户规模,且天然离用户更近的入口。通过培养用户新的使用习惯,这些AI硬件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智能系统中枢,通过大模型实现跨应用、跨设备的调用。
但大厂在布局消费级智能产品时,鲜见天马行空的颠覆式创新,更多还是回到第一性原理,将硬件作为核心,将AI作为附加值,先跑通市场规模,再打磨生态和产品,这也是AI硬件生态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
其次,大厂布局AI智能硬件,更多是通过“买买买”的切入赛道,且围绕主业上下游进行延伸,这一特征在美团、京东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领域融资额已突破230亿元,美团、京东的投资额占比超三成。
美团、京东不约而同地把机器人列为核心投资方向,这与两大平台在即时零售和外卖行业的布局密切相关。比如京东开设的“七鲜小厨”外卖直营店,其所使用的美膳狮牌炒菜机器人属于橡鹿科技,京东曾在2023年和2024年对其进行A轮和战略轮投资。

当然,更深层次的考虑在于智能机器人能够帮助平台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比如美团王兴早在2017年就曾提到,未来会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来完成配送;靠物流发家的京东也有望通过大模型和机器人等创新技术优化供应链效率。
不过,无论是TOC还是TOB,AI硬件当前还称不上完全成熟,比如AI眼镜依然存在着配搭不适、功能鸡肋、缺少交互和生态等问题。
而且,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完全以AI为导向的智能硬件,更多还是硬件+AI的创新模式,AI硬件产品赛道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想要成为行业颠覆者,仍是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
尽管AI硬件行业的蓬勃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产品要摆脱被用户冷落的宿命,光有硬件和AI噱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和AI应用相结合,并朝着生态互联的目标实现持续迭代和优化。
毕竟,上一轮“智能音箱大战”的起落沉浮早已警示行业,技术的星辰大海,永远要锚定用户真实需求的坐标,方能行稳致远。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Topic:你最期待的AI应用是什么?
我们将挑选1位评论用心且点赞数较高的用户
送出一本《微交谈》
找不到伯虎财经的文章?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
就把☆星标☆点起来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