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价格战,星巴克反而卖的更好了?
先别着急反驳,这不是我说的,是人家星巴克的财报说的。前不久,星巴克发布了最新财季的财报。我们最关注的中国区这部分,人家已经切换回增长的快车道。
根据星巴克的财报,2025财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营收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营收增长的核心原因来源于同店交易量同比攀升,这部分星巴克实现了4%的增长。
而且我们知道,星巴克是不打价格战的,而是更注重长期价值。所以在利润层面,星巴克的门店经营利润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甚至公司利润率还取得了同比增长。
人家价格战打得火热,卖的多也就算了。星巴克不打价格战,凭什么还这么多人买?
秋香去扒了下星巴克的财报和它过去一年的报道,发现星巴克还真有东西。
首先是开店。咖啡行业是个典型的规模行业,什么意思呢?简单解释,门店数量决定它能触达的消费者和营收上限。开店越多,才有可能卖的更多。
整个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可以说是坐着火箭开店,一年开了790家,创下历史新高。进入到2025财年,星巴克延续了这个趋势。而且星巴克选址也非常有意思,相当大部分的门店选在了县域市场。现在,星巴克在县级市场的门店超过1000家。
为啥要在县城开这么多店呢?这就是星巴克中国的高明之处。一方面县城喝咖啡的人少,这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大。根据美团的数据,现在县城咖啡消费增速高达35%,行业整体的增速只有15%。另一方面,星巴克在许多地方的门店都结合了当地的特色。比如在宁波东钱湖陶麓街市,星巴克改建了当地的宁波老式村屋,保留了村屋的原始风貌的同时,嵌入了星巴克的元素。
这就吸引了许多当地人的目光,从而产生消费。
其次呢,是产品创新,打造产品差异。
我知道我们很多观众朋友喜欢喝风味咖啡,但风味咖啡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没办法在保持风味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糖分,所以很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品类。星巴克专门研究了“真味无糖”,把咖啡里原来的风味糖浆拆分为0糖的风味饮料浓浆与独立的原味糖浆,这样想要控糖的消费者就可以自己选择糖的比例,甚至选择无糖但风味加满的好咖啡。
不仅如此,星巴克还在今年春节第一次推出了中国市场限定的,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新春序曲综合咖啡豆,里面还拼配了来自云南的咖啡豆。不得不说,这确实戳中不少咖啡爱好者的心窝子了。我有个喜欢咖啡的朋友就买了不少送给家里长辈喝,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的好评。
除了产品本身,星巴克还积极和其他品牌联名,像Snoopy呀、STAYREAL呀,大家知道,现在消费者讲究的是个“悦己”,能让我快乐,我就愿意消费。和这些知名联名,不仅可以吸引不同领域的消费者,还可以触发圈层共鸣,强化消费者对星巴克的认可度。话说,屏幕前的五迷老师们,你们抢到了嘛?留言告诉我吧。
你看这三板斧下来,秋香我都想试试看星巴克是不是那么好了。不过这些都还只是表,星巴克最核心的护城河还是过去十几年对咖啡行业的持续投入。
从产业来看,星巴克不仅花了15亿元在江苏昆山建了一座巨大的咖啡产业园,还连续13年持续扶持云南咖啡种植。星巴克自己派出农艺师免费为咖农提供田间地头的培训。现在,云南咖啡豆在星巴克的检测通过率已经从2012年的20%提升到了80%,收购价格也从低于行业期货平均价格,成长到超越纽约期货市场价格。
在公益层面,星巴克赞助了不少的公益项目。今年北京星巴克基金会再度捐赠500万元,升级了“星绣未来,寻美云南”项目,为的就是更好的推进非遗传承,赋能乡村女性。同时,星巴克中国还获得了2024美世中国最佳雇主及雇主之星双重荣誉。
无论是助力产业发展、赞助公益活动还是提升员工福利,星巴克都展现了自己回归品牌初心,想要创造更大价值的愿望,而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商业上。这些举措其实在无形中提升了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价值定位,从而愿意产生消费。
不过要秋香说啊,这星巴克逆势增长了,高兴的其实还是同行。这几年价格战虽然看着热闹,但是商家们都快急死了,别说一些小的独立咖啡店,连行业巨头都开始收缩价格战,因为利润扛不住了。
星巴克这个例子就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不打价格战,也可以活得很好。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