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增高水针又增加一种适应症

泡财经

长春高新

发布时间:

2022-08-12 20:00:12

泡财经APP

【概述】

泡财经获悉,8月12日午间,长春高新(000661.SZ)公告,控股子公司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增加适应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经审查,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15IU/5mg/3ml/瓶、30IU/10mg/3ml/瓶、2IU/0.66mg/0.4ml/支、4.5IU/1.5mg/0.9ml/支)符合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本品增加适应症,具体为:用于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本批件系国家药监局批准金赛药业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15IU/5mg/3ml/瓶、30IU/10mg/3ml/瓶、2IU/0.66mg/0.4ml/支、4.5IU/1.5mg/0.9ml/支)增加适应症的《药品注册证书》。

【科普】

长春高新是国内生长激素龙头,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即所谓“增高针”。该项业务的经营主体是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

【解读】

去年以来,长春高新在更多适应症领域进行推广,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去年12月31日,长春高新就曾披露,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新增5种适应症。今年1月12日,公司再次公告注射用人生长激素新增3种适应症。今年7月7日和今天,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分别再新增1种适应症。

长春高新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金赛药业,而金赛药业长期高度依赖单一产品“增高针”,即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等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2021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81.98亿元,归母净利润36.84亿元,扛起长春高新76%的营收,98%的净利润。

但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保险。作为长春高新的拳头产品,生长激素在过去一年接连遭遇利空打击。2021年8月4日,新华社发布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直接指出,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其实就是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的滥用会导致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带来严重的后果。2022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旨在打击超适应症用药骗保的问题。大量为了“长高”目的而使用的生长激素,正好落在暂行办法的监管范围之内。

3月10日,广东省药品集采清单发布,共有276种药品列入其中,包括长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的三款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根据公布的结果,生长激素价格最高降幅为52%,直接打对折。

尽管长春高新表示,由于水针剂集采降幅较大,长春高新仅申报了三个粉剂规格,水针并未进入集采。但是市场对于生长激素纳入国家集采的忧虑远远超出预期,2021年下半年,长春高新股价从顶峰522.2元/股一泻千里,2022年4月27日创下近期低点131.66元/股,与去年5月最高价522.17元/股相比跌超74%,市值较高点蒸发逾千亿。

集采风波过后,今年一季度,长春高新的“现金奶牛”金赛药业保持了较高增长,营业收入录得26.48亿元,同比增长43.69%;净利润录得12.05亿元,同比增长37.31%。

长春高新表示,由于生长激素属于处方药,进入公立医院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因此不少企业需要砸钱来换得民营等其他医疗渠道。金赛药业的增长也伴随着销售费用的高投入。一季度长春高新的销售费用为9.46亿元,同比增长34.75%。

从长春高新自身看,尽管长春高新生长激素粉针面临大幅降价,但是粉针在其生长激素产品收入占比并不高。据长春高新此前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1年金赛药业生长激素产品整体收入中粉针占比10%左右,收入增长近40%;水针占比70%以上,收入增长30%以上;长效水针占比18%以上,收入增长110%以上。

另一家上市子公司百克生物则仍未从疫情影响中走出,一季度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44.27%;实现净利润0.17亿元,同比降幅达68.76%。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2年第一季度,长春高新营业收入29.75亿元,同比增长30.40%,归母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30.16%。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