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重组完成,中央、地方金融资管公司联动,创下“五个最”记录

泡财经

紫光股份

发布时间:

2022-07-12 12:04:22

泡财经APP

【概述】

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已于今天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紫光集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科普】

紫光集团旗下A股上市子公司包括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微(002040.SZ)、学大教育(000526.SZ)。计划在科创板IPO的紫光展锐也是属于紫光集团旗下,还间接持有长江存储的部分股权。

【解读】

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从开始到收官用时1年零8个月,期间虽有一些波折,但最终相关各方顺利达成了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创造了我国破产法实施以来,千亿级企业重整效率最高、效果最优、清偿率最高、满意度最佳、遴选机制最完善“五个最”的记录。

紫光集团于1988年由清华大学创办,是中国最大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之一。半导体行业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行业赚快钱的机会很少。梳理本轮紫光集团从陷入危机到“柳暗花明”的时间线:

2020年紫光境内外债券接连出现违约,国内徽商银行于2021年7月向法院申请对其破产重整,原因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2021年7月9日,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申请对紫光集团开展破产重整。

2021年8月27日,北京一院裁定对紫光集团以及六家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2021年12月13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公布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草案)》,并宣布智路建广联合体中标,成为资管集团战略投资人。同时,重整方案还对紫光旗下四大核心板块列出了详尽的规划方案,并将推动各重点业务板块具有上市潜力子公司的上市工作。

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执行阶段开始。

业内人士注意到,此次重整中出现了中央及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身影

长城资产是五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厚资产是此次参与紫光集团重整的唯一一家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正是参与困境企业救助的专业机构。

像长城资产曾参与ST超日等重整,国厚资产曾推动了*ST莲花健康重整成功,参与紫光集团、*ST康美药业、华昌药业、合肥国开公馆破产重整等。

《金融时报》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发挥独特的功能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帮助受困企业解决暂时的困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降杠杆。在国企改革方面,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帮助国企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包括“主辅业剥离”等。在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工作中,也不乏资产管理公司忙碌的身影。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