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10月31日晚间,浪潮信息(000977.SZ)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营收480.96亿元,同比下降8.85%;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下降49.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降69.3%。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持续下滑。此前2023年上半年,浪潮信息实现营收同比下降28.85%至247.9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5.91%至3.2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8.7%至0.11亿元。
华创证券8月30日研报分析指出,2023年上半年,受专用芯片供应紧张影响叠加AI需求爆发一定程度下影响通用市场需求,公司短期业绩承压,毛利率下滑0.92pct至11.4%。
单季度来看,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2.99亿元,同比增长30.04%;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下降22.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下降25.63%。
不过,环比来看,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录得增长。其中,营收增长51.32%,归母净利润增长301.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361.19%。
此前10月18日,浪潮信息放量跌停,41.1亿巨量资金出逃。
消息面上,据《证券时报》报道,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升级,拜登政府10月17日更新了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计划阻止英伟达等公司向特定国家出口先进的AI芯片。
对英伟达在国内最大的分销商之一--浪潮信息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惊天噩耗。据悉,当时,浪潮信息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坦言,“今天股价跌停与昨天涉及英伟达的市场消息有直接关系。”
浪潮信息主营产品包括通用服务器、边缘服务器、AI服务器和存储等。AI服务器的核心元器件是GPU。据了解,浪潮信息生产的AI服务器,也几乎都是跟英伟达合作的。
在GPU领域,英伟达是市场的主导者,全球独立显卡市占率高达80%,其高端GPU如H100、A100和V100等,占据AI法训练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然而受制于产能,英伟达的芯片时常短缺,这一情况直接对服务器行业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GPU芯片早已出现供应紧缺。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业务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中,浪潮信息在2022年年报中首次明确提出“供应链风险”。
除英伟达外,从浪潮信息的供应商信息来看,2022年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英特尔的采购比例进一步降低。
2022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59.57亿元,较2021年的389.70亿元减少33.39%,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也由2021年的54.82%降至47.83%。其中,仅对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就由169.42亿元降至76.92亿元,降幅超过50%。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至2022年,十一年间,浪潮信息的营收从21.91亿元飙升至695.25亿元,但毛利率却从21.44%下降至11.18%,近十年毛利腰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67%。
有观点认为,浪潮信息看似光鲜亮丽的“国产服务第一”老大哥地位,其实背后挣的都是“组装厂”的辛苦钱。一方面,上游是英特尔等国际巨头,下游则是阿里、百度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被卡在中游的服务器厂商们处于产业链的价值底层,因此议价能力较弱。
(本文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公司公告、证券时报等)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