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3月14日晚间,云南旅游(002059.SZ)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出具的(2022)苏0411执4119号《限制消费令》,对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公司及其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本次对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公司及其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原因主要系江南园林有限公司股东胡九如、卢鹰、胡娜、陆曙炎、胥晓中、许刚、罗海峰、毛汇、杨小芳与公司股权纠纷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导致。
本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源于9年前溢价收购埋下的股权纠纷。
2014年,主打景区景点投资经营管理的云南旅游,相中了综合性风景园林绿化服务商江南园林,以4.7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后者80%股权。据公告,江南园林80%股权的评估值为4.816亿元,增值率为230.04%。同时,云南旅游还与江南园林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江南园林需要在2014年至2016年分别完成不低于6000万元、7500万元、9375万元的净利润,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29亿元。如果完成承诺业绩,云南旅游就将超出承诺净利润总和中的30%作为业绩奖励,由江南园林支付给江南园林核心团队。
此外,在江南园林完成既定业绩承诺后,云南旅游还与其特别约定,在2017年12月31日前,江南园林股东有权向云南旅游提出收购其剩余20%股权的申请。云南旅游在申请提出的6个月内需完成相关收购事宜,收购价格按照江南园林201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11倍进行估值。
对赌的三年里,江南园林均完成了业绩承诺。2014年至2016年,江南园林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2.54亿元,累计完成盈利预测数的110.98%,超额完成业绩承诺2510.83万元。2017年4月,江南园林原股东向江南园林提出了按约定收购剩余20%股权的要求。
收购还未开始,江南园林的业绩却先一步开始“变脸”。2017年,江南园林净利润暴跌至4861.41万元。就此,双方在收购股权价格上产生了分歧,收购承诺迟迟无法如约兑现。
2018年起,江南园林原股东们先后走上了维权之路。与云南旅游展开旷日持久得官司拉锯战。
目前看,江南园林原股东们占据了法律优势。
江南园林对云南旅游的业绩影响不仅限于股权纠纷诉讼。自2017年业绩“变脸”后,江南园林的业绩就未有起色。2018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亏损持续扩大,分别为3495.43万元、1.47亿元。从2018年起,云南旅游开始大量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8年,云南旅游计提了对江南园林的商誉减值准备1.29亿元;2019年计提的1.58亿元商誉减持准备也由江南园林产生。
2020年,云南旅游将江南园林所在的世博园艺以2.65亿元转让给控股股东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算是甩掉了烫手山芋。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云南旅游业绩承压。
2022年前三季度,云南旅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减少56.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64.27万元。
2021年,云南旅游亏损3.26亿元。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