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解读】普利特拟102亿元投建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泡财经

普利特

发布时间:

2023-05-31 17:08:06

泡财经APP

泡财经获悉,5月31日晚间,普利特(002324.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四达与浏阳经开区签订《招商项目合作合同》。双方就海四达在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子公司投资建设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等相关条款达成一致。

项目建设年产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6GWh圆柱电池项目;三期投资约42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其中,一期计划于2023年底前启动建设。

普利特称,投资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能力,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订单以及未来业务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增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不过,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占公司2022年营收总额67.58亿元的150.92%。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仅为6.1亿元,上述项目的投建预计会对公司资金链产生较大压力。

这并非公司首次宣布投建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项目。此前2022年12月4日晚间,普利特就已披露,拟通过控股子公司海四达投建年产1.3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数字化工厂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18亿元,建设周期约为7个月。

普利特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三元、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此前2022年8月,普利特成收购海四达79.7883%股权。海四达成立于1994年,是专业从事三元、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通信、储能、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据其2022年财报,目前海四达拥有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产能共4.03GWh/年。在智能家电领域,海四达已成功积累了美的、科沃斯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在通信储能领域,海四达已与Exicom、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国联通等国内外大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户用和工商业储能领域,海四达已与大秦新能源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中,海四达已与中科海钠形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导入下游核心客户的产业应用。

财报显示,海四达是国内钠离子电池应用的首批践行者,公司已开发出多款方形和圆柱钠离子电池,其中50160118规格80Ah钠离子电池已历经4轮迭代优化,其低温性能、安全性、经济性远远优于锂电池,循环次数、能量密度远远优于铅酸电池,且产品已率先走出实验室,在特种车、通信备电、储能等领域均有战略客户合作试用,技术验证达到预期,商用前景广阔。

浙商证券在其1月5日研报分析指出,钠离子电池当前小试、中试电芯成本在0.8-1元/Wh范围内波动,预计产业链配套初步形成后,电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0.6元/Wh,中长期进一步下探0.4-0.5元/Wh,达到近30%的降本效应。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需求总量可以达到88GWh,2030年钠离子电池需求可以达到378GWh。

不过,锂离子电池方面,业内人士指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约在1000GWh到1200GWh,而目前全行业对外公布的产能规划已达4800GWh,随着后续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产线产能释放,动力电池或将供大于求,市场或发生规划产能过剩现象。

当前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净利高增。2023年第一季度,普利特实现营收19.08亿元,同比增长47.05%;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324.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54.26万元,同比增长302.3%。

普利特将净利高增归结为“期内,主营大宗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回升,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工艺优化等工作,有效提升制造能力,降低单位成本;新能源业务控股子公司海四达纳入一季度合并报表范围,随着海四达产能提高和释放以及储能业务量的快速提升,收入利润实现稳健增长。”

不过,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高增一大原因或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此前2022年第一季度,普利特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7.06%至2442.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8.33%至2176.04万元。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