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陇科学(002584.SZ)、金通灵(300091.SZ)虚增营收几十亿,罚款只有区区几百万。
尤其是金通灵这种,连续造假了6年,甭管金额有多大,它这就是惯犯、累犯,相当于犯了6次事,只是之前没被发现。对违规者的温柔,是对老实守法者的打击与不公。
关于财务造假者,最近还有一家叫冠农股份(600251.SH)的公司,比较“独特”。
在2021-22年,冠农虚增营收超20亿。而它过去一年营收大约二三十亿,足见性质的恶劣。
一开始,上面的惩罚是,对公司罚款300万,对董事长罚款100万,以及其它三名高管各罚款50万。罚款金额对于造假金额来说,基本是洒洒水。可都这么点金额了,他们还在“辩驳”。
公司与董事长表示,虚增营收并未对净利润和股价造成大幅影响,他们已经积极努力整改,能不能少罚点?并且董事长薪酬低,交不起100万罚款。
没想到一个月后,还真打了7.5折,最终公司罚款210万,董事长罚款75万。
可是,造假的时候,公司有想过少造假一点吗?现在知道讨价还价了?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竟然拿不出100万?最重要的是,即便没对股价造成影响,但根本摆脱不了本身造假的恶劣事实。这又算不算是混淆视听、颠倒本质?
另外,公司之所以造假,大概率缘起3年前股权激励计划,而其正是以营收为考核条件,以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2020年、2021年、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70%、110%、160%。
为了达到股权激励要求,最终公司在营收上作假。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股权激励授予员工,这又如何不算是抛压盘?
关于如何惩治财务造假者,很多人拿大A与美股的惩罚机制对比,美股毕竟是成熟市场,确实有差距,咱来看看阿三吧。
其一,在印度,上市公司胆敢造假,阿三会毫不留情退退退。他们也搞注册制,因此上市企业也多,但每年上200家,就会退100家,主打一个进2退1。
而我们,自1999年以来,总共只退了266家,退市比例5%。其中,因为造假、业绩亏损被退的,大约93家。二十几年,造假者应该远高于此。
第二,印度建立了严格的反欺诈发行制度,胆敢在ipo蒙骗,可能会被戴上银手镯,从源头上消灭坏人。
而在大A,ipo造假没被发现,侥幸上市了,上市后如果被发现,在扣掉造假金额后,如果仍符合上市条件,可以继续呆在大A。但这个事的关键不在于金额,而是造假本身,它就是一个很恶劣的行为。ipo环节都敢造假的,它会对股民负责吗?
这么多年,因为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仅仅是个位数,最出名的紫晶存储,上市3年就退了,从86元跌到2元,而它上市时还是个明星股,被多少分析师推崇,没想到是个弄虚作假者,而这样的公司又真的只有几个?
第三,印度还有专门的举报网站SCORES,每年受理、解决案件高达3万件。
由此可见,阿三对于打击造假、打击踩红线者有多么不遗余力。这才是印度、美股在实施注册制后走牛的关键。
那么,前段时间板子高高举起,为什么没多久又轻轻放下了?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