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2月26日晚间,雄韬股份(002733.SZ)回复深交所关注函,关于钠离子电池业务,公司暂无相关钠电池技术储备。公司参股了盘古钠祥。目前钠电暂无大批商业化应用,但基于锂电的成熟产业链,盘古钠祥于2022年于深圳建立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已建成扣电实验室、电解液实验室、电芯测试房、模组测试房、电芯试制线。现阶段已完成了钠离子电池体系及工艺验证产线,第一代钠电池产品的材料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工艺路线已于2023年初完成内部评测,目前已经完成小批量试产阶段,即将准备钠电池产品中试。
在氢能产业大手笔投入后,雄韬股份又盯上了风头正盛的钠电池。2月13日,雄韬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京山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投资总额约105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生产15GWH锂电池和10GWH钠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储能市场及5G通讯、IDC数据中心市场。公告披露后,雄韬股份股价13日午盘开盘后瞬间涨停,当日报收20.85元/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雄韬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5.97亿元,货币资金为15.23亿元。这样的财务状况,公司如何支撑百亿投资?另外,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蓄电池及其材料、锂电池、燃料电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5.56亿元、0.45亿元,分别占比64.58%、32.68%、2.62%,铅酸电池仍是公司贡献最大收入的业务板块。根据2022年中报,公司一方面还在从传统铅酸电池向锂电池转型;另一方面,其自述把研发精力放到氢能源电池、燃料电池。
这迅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2月14日,深交所对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前日披露的投资计划进行相关书面说明,其中包括项目的可行性、量化分析本次投资的影响以及股东持股变动情况。深交所还要求雄韬股份补充披露协议签订前三个月内持股变动情况,以及未来三个月内其限售股解禁及股份减持计划。
在今天的答复中,公司披露,实控人张华农及一致行动人雄才投资在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13日合计减持584.35万股,并将继续通过大宗交易及竞价交易出售剩余待减持股份,合计568.29万股,其他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不存在协议签订前有股权变动情况及股份减持的计划。
关于钠离子电池业务,公司表示暂无相关钠电池技术储备,但参股了盘古钠祥。目前公司与盘古钠祥公司、京山京诚投资公司于京山合资设立“京山钠电公司”暂未开始洽谈合作事项,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视具体项目的推进、双方签订正式的项目投资合同和项目实施情况而定。
由于钠离子储量为锂储量420倍,存量丰富、价格低廉,且钠电池的安全性、高低温、快充性能更优异,相比性能接近的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材料成本预计会低30-40%,因此钠电在储能、两轮车等市场具备广阔应用空间。
据《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测算数据,钠离子电池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理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00亿元。
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纷纷杀入钠离子电池赛道。包括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立方新能源、中科海钠、传艺科技、容百科技、华阳股份、鼎盛新材等几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主要涉及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铝箔、钠资源等。整体来看,钠电池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钠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尚不及锂离子电池,因此难以完全替代锂离子电池,而且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预计2023年至2025年钠离子产业链将趋于完善。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