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8月29日午间,国光股份(002749.SZ)公告称,目前,润尔科技和依尔双丰已全面恢复正常用电并正常生产。
此前,国光股份于8月15日、8月23日公告,公司位于成都市简阳市的全资子公司润尔科技受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于2022年8月15日00:00时至2022年8月25日24:00时临时停产,位于重庆永川区的全资子公司依尔双丰也受当地电力供应紧张影响,自2022年8月17日00:00时至2022年8月24日24:00临时停产。
【科普】
国光股份业务范围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化学肥料制造。主要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为主的农药制剂和高端水溶性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及制剂登记产品最多的企业。
【解读】
润尔科技、依尔双丰受限电影响分别停产11天和8天,这两家全资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山西浩之大共同构成国光股份三大生产基地。
润尔科技主营农化产品应用技术研究,生产、销售植物生长调节剂、园林绿化养护品、农药等;会议服务。2021年及2022年中期,润尔科技实现收入7.48亿元、4.22亿元,占比公司营收55.07%和48.17%;实现净利润1.22亿元、5960.37万元,对公司归母净利润贡献为59.31%和42.44%。
可以看到,润尔科技乃是国光股份营收及净利重镇,占据半壁江山。
另一受限电影响的全资子公司依尔双丰是公司于2019年11月作价7800万元全资收购来的。收购公告显示,依尔双丰经营范围为农药原药、制剂、农药中间体及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2018年营收为0元,净利润为0元;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398.62万元,净利润-56.53万元。
事实上,2022年上半年,国光股份已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期内,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4.16%至8.7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7%至1.4亿元,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89%至1.31亿元。
国光股份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增幅大幅快于营收,2022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6.64%至5.25亿元,公司将成本增长解释为“销售增长、合并范围变化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
这进一步影响到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调节剂是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1.95%至3.67亿元,在营收中占比41.91%,但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降8.05个百分点;水溶肥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6.88%至1.4亿元,占比营收15.97%,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3.52个百分点;杀菌剂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7.18%至1.2亿元,占比营收13.71%,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降3.23个百分点;复合肥实现收入同比增长65.34%至8830.95万元,占比营收10.09%,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5.62个百分点。
此次核心全资子公司受限电影响,无疑会加重对公司主营业务的不利影响。
今年入夏以来,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并突破历史极值。
由于极端高温导致空调降温用电需求激增,国网四川电力7月份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刷新了单月售电量最高纪录。据统计,7月4日至16日,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长时间大范围高温极端天气,四川电网最大负荷达591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4%。居民日均用电量达到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3%。
随着用电负荷增加,四川省开始对工业电力用户实施停产措施。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