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解读】大股东不断套现,业绩市值双杀,昔日网红小熊电器还有未来吗?

泡财经

小熊电器

发布时间:

2023-07-20 16:59:15

泡财经APP

财经获悉,7月19日晚,小熊电器(002959.SZ)公告,持股比例9.68%的二股东施明泰拟减持不超30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92%。

这是是小熊电器四个月内收到的第三份减持计划。

4月5日晚小熊电器实控人李一峰控制的吉顺资产和其兄弟的配偶龙少宏率先抛出减持计划,合计拟减持约155万股。

随后6月26日晚第三大股东龙少柔也抛出了100万股的减持计划。值得一提是,龙少柔跟龙少宏是姐妹关系。

主营创意小家电的小熊电器是网红电器品牌,一度也是A股市场“网红”。其于201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逆势暴增83%,全年增幅也有60%。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在一年时间里暴涨四倍多。

然而,公司近来正在与股价与市值“双杀”。

6月16日以来,小熊电器累计下跌31.72%。

7月13日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显示,公司单季业绩失速。根据业绩预告,其半年度净利在2.22亿至2.45亿元,同比增长50%-65%。但是单看二季度,净利润大约在6000万至8000万元区间,环比跌幅一半不止,大致又回到了2019年二季度的水平。

1、业绩失速转型艰难

根据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其半年度净利在2.22亿至2.45亿元。但是单看二季度,净利润大约在6000万至8000万元区间,而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二季度至少环比腰斩。

事实上,近年公司业绩极不稳定。

2021年,小熊电器实现营收36.06亿元,同比下降1.46%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33.81%扣非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34.84%。营收、净利双降。

2022年,公司业绩复苏,实现营业总收入41.15亿元,同比增长1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亿元,同比增长31.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36.05%。

《每日经济新闻》认为,从行业来看,小熊电器虽然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但也面临着同行的激烈竞争和新兴品牌的冲击。同时,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蓝鲸财经》认为,身处于门槛较低的小家电行业,小熊电器将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重营销似乎是整个小家电的通病,由于小家电产品普遍追求“性价比”,所以多有技术低端、同质化严重的特点,行业护城河并不宽广。“自2016年有公开数据以来,小熊电器销售费用共计25.26亿元,而同期的归属净利润仅为17.56亿元,销售费用已将净利润吞噬。”

重营销、轻研发,是小熊电器的重要特征。

从2019年——2021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96亿元、4.40亿元和5.53亿元;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14.73%、12.03%、15.34%,整体呈上升趋势。

同一时间,研发费用分别为7651.52万元、1.05亿元、1.30亿元。近三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都远高于研发费用。

小熊电器也曾试图打通高端市场。2021年11月,小熊电器宣布获得世界贵族家电四大品牌之首法国Brandt的品牌授权,负责该品牌在中国的研发与销售。

不过了,浏览天猫Brandt旗舰店,至2023年7月20日,粉丝竟然仅6662人。销量最高的1款售价为2998元的柜式空调月销超400,其余产品月销均在20以下。

此外,或正是因为重营销、轻研发,小熊电器面临诸多产品质量方面的负面新闻。

2020 年-2022 年,小熊电器均有产品不合格而被通报。而2020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标称生产者为小熊电器的料理机。此前,小熊电器的安抚奶嘴、加湿器分别被上海、西藏自治区市监局抽查不合格;2022 年,电水壶、吸奶器被江苏省消保委、上海市质监局抽检不合格。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小熊电器的投诉比比皆是,目前累计达到374宗。

2、股东们正疯狂“跑路”

事实上,小熊电器上市后,限售股刚解禁,就迎来创始股东们的减持。

2020年9月1日晚,小熊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施明泰、龙少柔和龙少静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者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7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48%。

公开信息显示,小熊电器于于2020年8月24日解禁3722.9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3.87%。

大股东们套现之心可谓迫切。

公开信息显示,那一轮减持中,施明泰减持均价122.31元/股;龙少柔集中竞价减持均价127.75元/股,大宗交易减持均价115.45元/股;龙少静集中竞价减持均价129.54元/股,大宗交易减持均价114.36元/股。

而今,小熊电器股价已经跌至64.76元/股(至7月20日收盘)。

实控人家族和创始股东施明泰又开启新一轮疯狂减持。

给人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物非人是”的感觉。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