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正在进行,AI车研社发现,“反内卷”成为多家车企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
奇瑞尹同跃:希望车企变“内卷”为“伸展”。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尹同跃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向下的“内卷”式竞争没有未来,奇瑞希望变“内卷”为“伸展”,通过多品牌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定位,“向左、向右”开辟出新天地,拓展出更加细分、差异化的市场机会;通过技术赋能和品质提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盈利能力,不断推动品牌“向上”,实现企业经营质量的显著提升。
李书福:车企不能简单打“价格战”。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00175.HK)李书福接受记者专访,表示车企打“价格战”容易最终导致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受伤的还是用户。不能简单打“价格战”,一定要打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以及很重要的车企“道德战”。
雷军:反对不公平竞争。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01810.HK)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带来的内卷现象。他呼吁产业发展要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个性化和高端化发展,以差异化创新破局内卷;同时,也要反对不公平竞争、诋毁同行等行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此外:
广汽集团(601238.SH)冯兴亚表示,恶性竞争会减少企业的收入,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和资金增加科技研发和攻关,会降低产品品质,这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
小鹏汽车(09868.HK)何小鹏表示,2025年很难在汽车价格上有价格战,认为行业会更关注配置,包括自动驾驶的配置。
赛力斯(601127.SH)张兴海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市场化有些无序,需要有序的市场化,需要企业自律,也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才能把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得更好。
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自2023年特斯拉降价以来,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效仿,传统燃油车企为了守护市场份额,也不得不加入这场价格战。
据统计,2024年降价车型数量达到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但利润仅有4623亿元,同比下降8%。这意味着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仅为4.3%,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
更糟糕的是,上游供应商因车企付款周期延长而面临现金流危机,下游经销商则因销量下滑和利润压缩而陷入困境。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超过半数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较2023年扩大了7.8%。
目前,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仍在持续,春节假期结束后,特斯拉、蔚来、小鹏、智己、广汽丰田等多家车企相继推出购车优惠政策。从保险补贴、零息贷款到一口价直降,优惠力度不断加大。据《中国经济时报》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30个品牌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降价或促销政策。
内卷,最终会伤害整个产业链。持续内卷,会导致产业升级无法持续。
竞争本身没有错,但方向错了,就会变成低效、无序的“内卷”。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许多车企纷纷大幅降价,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控制成本,车企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甚至放缓或放弃创新。
然而,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旦放弃主动创新,整个产业的技术迭代就会停滞,行业也将面临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
更糟糕的是,在这种内卷环境下,那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正向研发、追求高品质的车企,可能因为价格劣势而销量下滑;而一些靠低价低质、模仿抄袭的车企,却能在短期内抢占市场份额。
如果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持续下去,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就难以继续提升,已经提升起来的品牌形象、产品力,也很难保住。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对汽车行业而言,当前一方面需要“有形的手”破局,另一方面需要“无形的手”持续推动,行稳致远。
行业协会要发挥规范、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同时要重视消费者监督的声音,消费者监督能够促使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而非单纯依靠价格竞争。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和监督,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此外,消费者监督还能够揭露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