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恩汽电半年报解读:智驾业务扩张、绑定英伟达Thor布局机器人大脑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32:54

粒场新媒体

8月26日豪恩汽电(301488.SZ)公布了半年报,关键词总结起来,就是扩张,这次连同公司披露的定增项目,也发表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收入增速很强劲,仅半年就达到了36%,超过了过去20年-24年近几年的全年增速(往年只有15%左右)。

利润端,同比增速2.54%,扣非净利润表现更好,同比增速14%。

毛利率为20.71%,表现平稳,与2024年全年水平(20.93%)相近,从最近三年的毛利率规律来看,一般下半年的毛利率要高于上半年。

利润端表现更为收敛,主要是费用端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均有所加大,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9%、31%、48%。

管理费用端、销售费用端的增加主要是人员薪酬增加和股份支付,研发费用主要是工资薪酬和直接投入大幅增加。

关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投入增加,公司的解释是因为业务扩张原因,销售人员有所增加,这跟公司业务扩张的势头比较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投入方面,研发人员最近几期是提升明显,2023年-2024年人数分别是324、501人,2025年半年报是525人,占员工人数比例达到了33.44%,研发投入比例提升到了12.85%。上年研发投入比例是11.2%。

看到这,总结起来,有两个好的点,就是公司在提高人才吸引力和人才竞争力,此前公司与头部tier1厂商相比,在人均薪酬上存在一定差距。

在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这种含科量较高的赛道中,公司也在走软硬一体化趋势,在人均薪酬上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也是必要之举。

此外,结合多次线下对公司调研,公司的研发投入是基于确定性项目的研发,这也意味着背后订单增加逻辑的支撑。

今天业绩会上,董事长陈清锋也再次提及“因为项目越多,研发人员才有需要,否则不需要这么多,我们是先有销售才有开发,不是先有开发才有销售。”

此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海外收入增长快,这类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而且几百亿的在手订单中,国际订单较多,目前收入占比40%左右,公司定的海外收入占比目标是60%-70%。

此外,从财报角度来看,公司存货同比增长92.5%、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50%、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50%、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28%。存货是因为备货所致,固定资产因为募投产能即将到位,合同负债增长也是因为在手订单带来的预收款。这些比例都是高于往年各期。

均指向了公司业务的高景气度。

8月6号,豪恩汽电更是披露了一项金额达11亿左右的定增,超过了IPO发行募资额,募资投向主要是深圳产线、即将投产的惠州产线,还有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还没到首次解禁期就继续第二项融资,账上资金又不缺,因此被市场质疑,而在今天的业绩交流会的信息交流,以及股权投资类的朋友对定增的看法,均指向一件事实,就是公司在景气周期内的扩张。

一个是满产负荷的深圳项目,一个是面对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几百亿、4-5倍产能规划不够的惠州产线、一个是公司连续三期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向。

定增就一定是利空吗?并不是,看用途、看行业景气度周期、看市场周期。就比如今年同样在100元股价附近推出定增计划胜宏科技,依然不断创新高,因为扩产意味着需求旺盛、产能不足,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利润。

关于豪恩汽电的成长逻辑和估值逻辑,我认为也比较清晰。

1、智驾产品方面

从感知层(传感器)到决策层(域控制器)的延伸、从大单品到感知域控一体化集成、产品放量以及高附加值产品、L3+产品的布局,这是公司未来量升、价增的逻辑支撑。

感知层方面,2025年上半年,豪恩汽电以27.3%的比例占据了中国市场本土超声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榜首,被市场认为是介于视觉感知和激光雷达中间态的毫米波雷达也是在量产、定点中,其中就包括海外+国内的项目定点,包括赛力斯、吉利、长城等;其次是APA\APS等这类域控制器产品,能占到单车价值的10%-20%,也是未来放量产品的重点。

从数量来看,随着智驾等级提升,1台车传感器数量已经提升至20多个,如10+个超声波,8个视觉、6个毫米波雷达;从价值来看,单车价值在500-2000元左右不等;

比如昨日,豪恩发布了一项吉利银河M9预售24h就大定超40000辆,搭载了豪恩的12颗AK2超声波雷达,已经是几千万的收入预计了。

2、机器人产品方面

除了感知层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迁移,值得一提的是,继今年7月官宣与智元机器人在感知器件上的合作之后,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了“机器人新大脑”产品——NVIDIA Jetson Thor平台。而豪恩被认证为英伟达Jetson Thor的首批中国区生态合作伙伴,其他的首批厂商包括明星机器人企业傅利叶、加速进化、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

汽车领域成为英伟达在中国区的合作伙伴,具有较高的门槛费,而且数量稀少,在机器人赛道,豪恩能提前卡位,也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关键是二者将在域控系统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全面参与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的开发,涵盖英伟达Jetson Thor、Orin AGX、Orin NX和Orin Nano全系列控制域,双方将共同突破机器人“大小脑”开发。

就价值量分布而言,单体机器人感知器件可能在4-5千左右,而域控能达到1-2万的价格,不仅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均处于产业链高位,而且作为机器人大脑重要组成,解决的是泛化能力,帮助机器人更好的智能决策与精准动作控制。

也是拉开本体智能表现差距的关键点。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王兴兴也提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不在成本和硬件,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具身智能模型的泛用性和实用性还不够。

而从近期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反馈来看,零部件环节的涨幅已经过高,市场关注逐渐转向涨幅相对偏低的大小脑标的。

短期具备估值提升逻辑,中长期来看,也有订单落地的预期。如2025年,智元机器人明确全年机器人产能规划提升至3000至5000台,同时正在上海张江规划建设二期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1万台。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