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13,深圳国产存储芯片黑马,杀出重围!

发布时间:

2025-10-30 13:43:33

泡财经APP

大为股份(002213.SZ),开挂了!

10月26日、27日、28日,其股价连续涨停,自10月21日以来,6个交易日内已录得4个涨停板。

再往前推,自今年4月9号低点10.78元/股算起,其股价已在半年多的时间内顺利翻倍,区间涨幅161%。

发生了什么,让资金如此青睐大为股份?

01

缘何大涨

首要驱动因素,是存储芯片涨价预期与国产替代红利。

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存储巨头已通知客户,将在2025年Q4将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最多30%。

这一涨价预期直接刺激了存储芯片概念股的上涨。

行业分析,美光已向客户发出DDR4芯片停产通知,预计未来2-3季度将陆续停止出货,导致全球DDR4供应链出现"断崖式"收缩,供需失衡加剧。

大为股份全资子公司大为创芯的LPDDR4X产品已通过瑞芯微、晶晨半导体等主流SoC平台认证,打入运营商体系,上半年出货量逐月显著增长。

公司DDR4/LPDDR4X/LPDDR5系列芯片已完成国产CPU、AIOT等主流平台AVL认证,深度布局信创及AI应用,其中LPDDR4X认证成熟度行业领先。

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LPDDR5认证与试产,并启动ePoP集成存储产品研发,为AI终端、高性能计算等新兴场景提前布阵。

2025年上半年,大为股份存储芯片业务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增长40.77%,占公司总营收比重提升至92.16%。

这一增长态势一直顺延到了三季度。

今年1-9月,大为股份存储业务实现营收7.94亿元,同比增长28.68%,占总营收比重继续维持在90%以上。

在这轮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中,市场的预期在于,随着存储芯片涨价,大为股份的业绩弹性会很大。

此轮起涨前,大为股份股价已经在一个大的箱体中震荡整理了8年时间,相较于其他存储芯片龙头企业,它的估值并不算高。

低估值,高预期,这就是资金为什么喜欢大为股份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大为股份的业绩表现。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9.90%;归母净利润亏损752.6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647.93万元,亏损幅度同比大幅收窄71.58%;扣非净利润亏损824.7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727.73万元,亏损同比收窄69.76%。

而业绩趋好的信号,自2024年半年报就已经显现。

2024年上半年,大为股份实现营收5.57亿元、归母净利润-1025万元、扣非净利润-1108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5.48%、68.51%、66.43%,此后,几乎每个季度,其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同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信号。

一句话总结,大为股份,正在迎来属于它的“戴维斯双击”时刻。

02

成功转型

大为股份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研发汽车缓速器,2008年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缓速器第一股”,市占率一度达40%,主导行业标准制定。

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别收购了深圳市大为创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0%、40%的股权,实现对其的100%控股,并更名为“大为股份”,正式布局存储芯片设计业务,逐步形成“半导体存储+智能终端”与“新能源+汽车”双主业战略。

此后,大为股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持续投入,产品覆盖DRAM、NAND Flash等存储芯片,应用于数据中心、工业控制、信创等领域,并通过技术认证与市场拓展,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024年,公司通过大为创芯微电子科技,将业务从传统的DRAM(如DDR3、DDR4)拓展至NAND Flash领域(如eMMC、BGA NAND),填补了产品线空白。

这一调整不仅驱动了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2.91%,更为后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今年9月,大为股份设立上海大为捷敏技术有限公司,聚焦高性能存储芯片研发,借助上海半导体产业的集聚优势加速技术转化。

在战略布局上,大为股份采取"双轮驱动"模式。

一方面构建"国际+国产"双供应链体系,与三星、SK海力士保持稳定合作,同时加强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方案对接,部分产品已采用国产方案替代国际品牌,加速利基市场国产化进程。

另一方面,紧抓AI与信创产业爆发机遇,推动LPDDR5、HBM等高端产品布局。

2025年上半年,其LPDDR5样品完成开发并进入试产阶段,同时DDR4、LPDDR4X等产品通过飞腾、龙芯等国产CPU平台认证,成功打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供应体系。

技术认证方面,公司产品覆盖个人电脑、车载、IDC、医疗等多领域,并通过华为海思、龙芯等国产化认证,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多平台认证的存储企业。

市场拓展上,除稳固国内运营商客户外,公司还成功导入超越科技四川九洲等新客户,并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海外市场

产能布局方面,根据市场信息,大为股份深圳基地月产能已达20kk(百万颗),合肥新厂预计2026年投产,进一步提升产能规模。

整体来看,大为股份的战略布局与行业趋势形成了高度共振。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和国产替代加速,公司通过技术迭代、供应链优化和市场拓展,已从传统存储产品供应商转型为覆盖DRAM、NAND全链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未来在高性能存储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10月28日,大为股份几乎全天封死涨停,收盘报收28.14元/股,逼近历史高点29.04元/股,总市值也来到66.82亿元。

这其中,除了半导体存储业务,其郴州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也是近期股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

该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主要包括锂矿采选、碳酸锂生产、锂电池产业链及新能源专用车基地等四大板块,一期2万吨碳酸锂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

有市场人士预估,若按单吨净利5万元计算,年利润可达10亿元,给予10倍PE估值则为100亿元。同时,伴生的锡、钨资源价值约20亿元,合计锂电部分估值可达120亿元。

这还没算半导体芯片业务的整体估值。

如此计算的话,大为股份的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03

一些风险

但是,在乐观预期的同时,一些风险因素仍需注意。

首先来看,大为股份目前还没有取得锂电项目采矿权证,存在审批延迟风险。公司多次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正积极推进"探转采"手续办理工作,但具体时间节点尚未明确。

其次,锂价波动风险。2025年碳酸锂价格在6.5万-8万元/吨区间震荡,若价格持续低迷,项目盈利能力将受到挑战。

第三,产能释放不确定性。一期2万吨碳酸锂项目计划2026年投产,但矿区开发、环保合规、设备采购等环节可能影响进度。

第四,行业竞争加剧。锂电行业产能扩张迅速,叠加钠离子电池等替代技术的崛起,可能加剧市场竞争,影响项目回报率。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