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弗林
巴菲特的儿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自己的父亲是天下第二聪明的人,那第一肯定就是查理·芒格。
从身份上而言,查理·芒格不仅是巴菲特多年的好搭档,同时还是他旗下公司的副主席,他们二人一同共事了几十年。在巴菲特多年的投资当中,很多都是查理在背后支招,素有巴菲特“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
对于芒格,巴菲特有这样的评价:“查理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没有查理,我会比现在穷很多。”
查理·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成为了一名律师。此后,他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从1978年起,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至今。
而《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这位素来“以低调为乐”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的投资经验及人生智慧。而关于查理·芒格的投资经验,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在查理·芒格看来,有两件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第一是肯定会失败的事情,第二是他做不到的事情。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投资中,查理·芒格都会先思考什么事情不能做,然后避开它们,再去考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查理·芒格喜欢从人类常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他看来,无论多厉害的投资家,也不可能完全理性地投资,所以他总结了那些影响人们做出判断的心理因素,这也是查理·芒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叫做人类误判心理学。什么是人类误判心理学呢?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我们再聪明,大脑也会有失灵、判断失误的时候。
除了这种逆向思维,查理·芒格歼灭不该做的事情的第二种方法是拒绝做超出他能力圈以外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查理·芒格觉得这件事他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或者是这件事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那他就不会去做。比如近十年来发展迅猛的高科技行业,查理·芒格就很少涉足,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潜力,而是这个行业超出了他的能力圈,他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行业。
第二步:用跨学科的思维分析问题
我们以前总认为,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比如语文老师就专门教语文。但在查理·芒格看来,只靠单一的学科知识来判断还不够,而是要利用多个学科的思维来综合考虑,这就是跨学科思维。
比如语文老师,不能只懂汉语言,他在讲文言文、古诗词的时候,还需要懂历史一样。如果我们只用一种学科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的眼光就会变得狭隘。就像查理·芒格在很多场合常常说的那句谚语一样:“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那么如何运用呢?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几门重点学科的重点知识,比如数学的复利原理和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会计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利用双规分析法,多角度去评估一件事情。
第三步: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时,就果断行动
第一个原则是,花在思考上的时间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多。
比如查理·芒格要投资一支股票,先会用逆向思考摒弃一些容易失败的事情以及能力圈之外的事情,然后再用多学科的思维和双规分析法筛选股票。即使是经过这么严密的思考,在最后要行动之前,查理·芒格还是不会贸然出手,他还有最后一步思考,就是检查清单。
第二条投资原则是,一旦是自己通过审慎判断选择的投资,他一定不会小打小闹,而是会投入最大的资源,然后坐等投资收益。
当查理·芒格投入资金后,他不会像大多数股民一样,每天盯着大盘,心情也跟着K线起起伏伏。相反,他不会因为一点波动就频繁买卖,而是安坐下来,长时间地持有该企业的股票,等着他的股价上涨。
总之,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思维被禁锢住。学习厉害人的思维,会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