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势力车企销量迎来反弹,零跑汽车(09863.HK)再次登顶,4月销量达4.1万辆,此前其3月销量3.7万辆,已是首次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现在,“蔚小理” 变成了“零小理”,小鹏汽车4月销量3.5万辆,排名第二,理想汽车销量3.3万辆,位列第三。
现在来看,在众多新势力里面,零跑是真正低调务实的那个。创始人始终不搞浮夸营销,不吹牛,专注造车,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实现突围。
零跑的成功,归功于四大车型:
首先是零跑C16,模仿理想,但价格仅为理想的一半左右,指导价区间15.58万-18.98万元,被称为“半价理想”。近期限时一口价更是打到了11.87万元。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选择,跟理想一样,车内配备齐全,如彩电、冰箱、大沙发等。
然后是零跑C11,中型SUV,类似比亚迪元,起售价约13万,配置丰富,如高通8295车机芯片、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及高速领航功能等,且可油可电,满足了预算有限但对智能化有要求的年轻消费者需求。
还有零跑C10,配备英伟达Orin芯片和激光雷达,实现高阶智驾,起售价不超过15万,堪称 “卷王”。
最后是零跑B10,这是一款全球车型,通过亚特兰蒂斯在欧洲等地销售。其激光雷达版起售价仅10.9万元,也是非常卷,纯电续航达510公里,上市16天销量就过万。
可以看出,零跑的特点就是极致性价比,便宜,但各种配置、细节给你堆,诚意满满,毫不吝啬。
这种情况下,零跑居然还能盈利。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成为继理想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零跑盈利的秘诀:
一靠薄利多销。净利率超低,2024年毛利率才8.38%。利润虽然薄,但只要销量上去了,也能盈利。汽车是一种需要在设计、制造和营销阶段进行大量前期投入的产品,其制造成本与销售量直接相关。汽车业有所谓“赖特定律”,即每当某一款汽车的累计产量翻倍时,其成本价格便会下降15%。
二靠大量自研,达成很高的垂直整合比例。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解释,“我们有占60%成本的零部件是自研、自制。”“如果零部件有10%的毛利,就相当于我们自研、自造的部分可以节省10%,从全车层面来看,就是6%的成本空间。”
三靠更为庞杂的电池供应商。为了省成本,理想、小米,都是选择两种电池,高低配混搭。据自媒体《牲产队》,零跑动力电池供应商比较复杂,有宁德时代的,也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不同电池品牌,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混合搭载的坏处是消费者买车如开盲盒,运气好就是宁德时代,运气不好就是其他电池了。理想L6上市时,消费者也面临“宁德时代”与“欣旺达”之间的开盲盒体验。但对车企的好处是,能变相压低成本。
零跑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50万-60万辆,计划今年将产能提升至100万辆,2026年销量目标为70万-80万辆。2024年1-4月零跑销量超12.8万辆,全年销量突破50万的可能性较大。
零跑不仅在国内市场发力,在海外市场也即将取得突破。
当地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国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
欧盟发言人表示,双方同意将通过设定中国对欧洲出口电动汽车最低价格以替代去年10月起欧盟开始征收的电动汽车关税。
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有机会更稳定地进入欧洲市场。 而零跑正在加速推进欧洲市场战略的落地。
2024年5月,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零跑国际”,负责零跑汽车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的出口、销售及生产等业务。2024年9月底,零跑C10、T03两款车型通过零跑国际登陆欧洲市场,当年海外销量达1.37万辆,初步构建了欧洲、亚太、中东、非洲等地的销售网络。
2025年零跑海外业务重心是欧洲市场本地化,目前正在确定欧洲本地化生产选址,计划2026年年中实现本土化落地。
2025年3月,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宣布2025年海外市场目标为5万辆,一个月后该目标上调至5万-8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