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枫
沉寂已久的东方日升(300118.SZ),终于迎来大爆发,今日盘中一度触及涨停。
更为关键的是,它的量能再放大,全天成交金额12.98亿元,较昨日放量11.41亿元。
在市场资金的持续涌入下,东方日升一举收复了特朗普“对等关税”以来的失地。
电池及组件崩了个大的
东方日升主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务亦涵盖了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领域。
其中,公司超3/4的收入都来自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不过,因光伏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激烈竞争带来的阶段性供需错配引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价格下滑超30%,组件价格下滑超29%。
光伏全产业链报价的持续下行,多环节价格低于成本线,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许多企业陷入亏损。
东方日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亦遭受重创,作为公司扛把子业务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在2024年崩了个大的,收入降幅超过四成,同比下降45.89%至155.16亿元。
该业务毛利率为2.89%,相较上年同期减少10.69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光伏产业N型产能正全面替代P型产能,行业产能面临结构性调整,东方日升对存在减值迹象的PER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计提相应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加上,因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存货跌价损失,2024年东方日升共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4.39亿元。
如此局面之下,东方日升一把亏超30亿元。其中,归母净亏损34.36亿元,扣非净亏损37.31亿元。
这也是其上市以来亏损最多的1年。
收入端,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同比大降42.71%至202.39亿元。
产业链价格下跌触底
一个关键事实是,光伏产业链价格于24Q3已基本见底;在行业自律、供给侧出清等努力下,25Q1产业链价格出现修复,毛利率环比出现一定改善。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指出,从各家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中可以看出,行业内各厂商一方面正努力降本增效,往年资本开支相对较多的组件、电池、硅片、硅料、玻璃企业上半年资本开支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第二成长曲线,比如出海等。
其认为,光伏企业报表端盈利底部已基本出现,Q4计提大量减值,且Q1东南亚双反影响已体现至报表,预计后续报表进一步恶化概率较小。
此外,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为30%,中国对美国关税为10%。
对等关税90天暂停键会促使出口商抓住时间窗口抢出口,市场有望重新调整对2季度出口增速的展望,光伏产品对外贸易也有望提振。
与当前市场主流的TOPCon技术路线不同,东方日升选择的是异质结(HJT)技术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异质结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已突破26.2%,伏曦异质结系列组件量产平均功率已经达到730Wp;纯银耗量降至5mg/W(较主流TOPCon低37.5%),叠加无主栅技术,金属化成本已经低于行业主流产品。
2024年,东方日升组件销量18.07GW。其中,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6.79GW,尤其是在N型异质结产品的销售方面同比销量增速超过100%。
东方日升海外重点布局的市场包括美国、西班牙等,2024年销量各为722.28MW、807.36MW,销售收入19.08亿元、7.96亿元,相应占总收入的9.43%和3.93%。
以此来计,美国市场的平均价格为2.64元/W,西班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0.99元/W,均要高于同期国内市场0.729元/W的均价。
尽管面临一定的贸易摩擦风险,海外高溢价的区域市场已成为光伏企业“出海”时必须全力争夺的关键战场。
据Solar Zoom预测,HJT电池组件产品出货量在2025年、2026年或将分别超过100GW、200GW,而2027年HJT电池组件产品的出货渗透率将有望超过50%。
这一趋势表明,东方日升凭借其在异质结组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