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4月21日,A股普跌,人工智能(AI)概念跌幅居前,东方国信(300166.SZ)收跌10.58%。
消息面上: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20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计划下个月发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对中国的投资,涉及晶片、人工智慧(AI)和量子投资等经济关键领域。
此前美国政治新闻网18日报道宣称,拜登政府似乎即将就此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协议,该命令预计将要求美国企业向美政府通报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新投资情况,并禁止美企业在微芯片等关键领域与中方进行交易。
不过,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认为,美国的科技机构在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投资比较少,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更少,A股不必反应过激。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科技产业未来也会在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中不断的向前发展。
然而,今年人工智能概念成为市场热点,此前亦有专家指出A股人工智能概念泡沫已高。
和合首创香港董事总经理陈达认为,一些业务内核并不涉及到AIGC的所谓ChatGPT概念股,跟风者如果天真的认为这是在长线布局投资,后果很大可能是一地鸡毛。技术在真正产生价值之前一定会有过于乐观的爆炒阶段,曾经有.com泡沫,现在的.ai泡沫或许异曲同工。
东方国信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产品、服务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企业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和基于BI的CRM应用等。
公司3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未接入微软chatgpt和百度文言一心,已有大语言模型技术储备,很快推出自有类chatGPT模型。3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在垂直领域开始进行多轮对话,业务办理和情感对话等方面的应用系统开发,开始向客户推荐类chatGPT的理念和技术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方国信当前业绩承压。
公司预计2022年将亏损3.2亿元到3.8亿元。据悉,报告期内,受国内疫情影响,全国多地执行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尤其是上半年上海封闭管控时间较长,对位于上海区域内的子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下半年由于多地疫情仍反复爆发,防控措施严格,人员流动受阻,项目实施周期超出预期计划,实施进度放缓,验收延迟,且与新客户往来沟通不便,导致公司的项目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
首创证券认为,展望2023年,在行业信创政策加持下,公司运营商和金融行业收入增速有望提升,工业及政府收入在疫情结束后有望反转,同时公司加强费用控制,业绩将进一步释放。
事实上,经过暴跌以后,东方国信年内涨幅仍然不低。至4月21日收盘,其年内涨幅仍高达63.2%。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