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中来股份(300393.SZ)公告,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拟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建设,第一期拟投建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第二期拟投建年产9万吨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金额预计为140亿元。
【科普】
中来股份深耕光伏行业,专注于光伏背板、N型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光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销售与运维,形成了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工业硅及多晶硅属于光伏行业上游环节,是光伏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
【解读】
拟投资项目属于光伏产业上游环节,也是中来股份首次布局上游工业硅及多晶硅领域。根据公告,总投资期限预计为5年,一期计划于协议生效后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项目建成并投产后将增厚公司业绩。
公司所经营的高效电池及组件、背板等均属于行业中下游环节,较业内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例如,最近一段时间,多晶硅价格就由2021年3月初的11.08万元/吨上涨至最高27.22万元/吨,目前价格徘徊在24.66万元/吨左右。工业硅市场价格也由3月初的2.21万元/吨涨至现在的2.44万元/吨。
光伏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制约中下游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的重要因素。公司2021年全年电池组件板块毛利为负也正是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海运费暴涨等所致。
从光伏行业内企业来看,业内多家电池组件企业正在逐步布局上游工业硅及多晶硅产业,行业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随着中来股份高效电池产能的逐步扩充,提前布局光伏产业的上游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原材料硅片的供应、增强公司运营的抗风险能力,也利于公司更好的抵御供应链价格波动的风险。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硅和多晶硅需求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达50.5万吨,同比增长28.8%,进口多晶硅20.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114%,进口数量11.4万吨,同比上升13.4%;2021年全国工业硅产量261万吨,同比增长24.3%,受光伏产业需求拉动,国内消费量186万吨,同比增长12.7%。
公司今日公告中称:“2022年起随着工业硅、多晶硅企业技改及新建产能的释放,产量将进一步提升,但根据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情况预计,2022-2025年,我国年均新增装机83-99GW,2022年新增装机预计75-90GW,经测算,上游工业硅、多晶硅仍存在较大的产能缺口。”
不过,长期来看,多晶硅料或将降价甚至过剩。
2月2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在“光伏行业2021年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为300万吨/年,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以满足全球1000GW左右的光伏装机需求。而从需求端来看,到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为400GW,折算成多晶硅需求为130万吨。“产业增量有前景,但过度投资规划的76万吨/年则会成为过剩产能。”马海天表示。有光伏产业链人士认为,今明两年,硅料新产能将逐步落地,硅料价格有望逐步降低。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中来股份预计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至-2.8亿元,去年同期盈利9665.84万元;扣非后净利润-2.7亿元至-3.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35亿元。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APP,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