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昆仑万维(300418.SZ)的钒电池业务才玩了俩月就歇了,乘着一波华为概念风口,现在公司又要进军华为云业务。
A股最懂炒股的上市公司,非昆仑万维莫属。
9月13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所持北京绿钒50%的股权及未来可转成10%股权的可转债转让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周亚辉。
而就在7月20日晚,昆仑万维才刚刚披露控股子公司北京绿钒和承德燕北合作成立钒电池电解液制造合资公司,钒电池电解液项目预计总投资人民币8至10亿元
这背后或许跟公司嗅到了新的热点有关。
9月21日晚,昆仑万维微信公众号“重磅”披露,其与华为云签署战略合作,基于昇腾云算力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而二级市场亦热情回应,9月22日,昆仑万维“20CM”涨停。
1、盘点昆仑万维蹭热点“历史”
在官网上,昆仑万维定义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出海企业,涉及信息分发、社交、 娱乐、元宇宙、游戏及 AIGC 等多个领域,市场遍及中国、东南亚、非洲、中东、北美、南美、欧洲等地。
公司涉猎范围之广,涉足领域之杂。直播带货、元宇宙、新能源、AI……可以说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他昆仑万维。
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热。在Facebook改名Meta之后不久,昆仑万维就发布三季度财报,顺势把“关注元宇宙”这一点填在了财报里。甚至一度引发监督层发函质询。
2022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概念大火。同年12月,昆仑万维发布公告,宣布在原有投资业务板块基础上增设新能源领域投资业务板块,形成投资板块“1+1”业务结构。还通过子公司出资3亿元获得北京绿钒60%的股权。
到了2023年,AI概念持续火爆。昆仑万维毫不犹疑地宣布入局大模型赛道。2月份,昆仑万维宣布和当时毫无名气的奇点智源合作,共同研发AI大模型。
4月份,昆仑万维宣布将推出对标ChatGPT的双千亿大模型——天工3.5。有趣的是,这一次大动作又引起了监督层的关注,下发的关注函里关于昆仑万维对天工大模型前后不一致的表述提出了质疑。
7月20日晚间,年内已经上涨156.42%的昆仑万维公告,实控人周亚辉前妻李琼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累计减持3%公司股份。而此时,距离其减持计划披露刚满一个月,该股东下手可谓迅速。
或许正是为了对冲这一利空,当日晚间,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北京绿钒和承德燕北合作成立钒电池电解液制造合资公司。正式进军钒电池行业。
看起来颇像是为了这碟醋,特意包了顿饺子?
而今,钒电池业务才干了俩月,公司就迫不及待剥离。
9月13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将北京绿钒股权扔给实控人周亚辉,彻底剥离。给出理由是“聚焦AGI与AIGC业务发展”。
2、商誉高企业绩连年下滑
昆仑万维业绩可以说十分拉胯。
2021年,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7亿元,较上年同期(追溯后)下降69.32%。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6亿元,同比下降2.35%,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下降25.49%。
2023年上半年,昆仑万维营业收入为24.25亿元,同比增长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减少44.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减少55.15%。
与此同时,因为各种眼花缭乱的收购操作,昆仑万维商誉高企。
今年上半年,其商誉高达51.4亿元,占总资产26.16%,去年末为22.40%。公司商誉占总资产比重进一步增长。
也昆仑万维只能在半年报中坦言:“若未来相关资产经营状况恶化,或因其他因素导致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则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商誉减值”是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老板利益输送、掏空公司的常见操作。
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企业,在购买日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收购后,标的企业的业绩不及预期,上市公司就会出现商誉减值。相当于上市公司投资亏损。在A股,有时候一些上市公司实控人为了利益输送,进行高溢价收购,被收购公司可能是其关联方或隐藏的关联方,这样就为商誉减值埋下了隐患。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