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加剧、业绩下滑,欧普康视的“OK镜”生意日益难做?

泡财经

欧普康视

发布时间:

2023-10-24 17:45:03

泡财经APP

泡财经获悉,10月24日,角膜塑形镜(即OK镜)龙头欧普康视(300595.SZ)大跌4.98%,股价创下2023年内新低,2021年6月23日以来,欧普康视累计下跌61.10%,区间最大回撤73.29%。

伴随市值持续缩水的是公司业绩承压。

10月23日晚间,欧普康视披露三季报,其第三季度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7.93%。

在三季报中,公司坦言其进行了调研,发现欧普康视核心产品OK镜正遭遇“部分潜在用户选择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品牌增多,竞争加剧”等市场困境。

1、调研发现核心产品面临三重困境

在三季报中,欧普康视颇为认真的复盘了其核心产品当前面临的问题。

公司称:“前三季度硬性角膜接触镜销售收入同比小幅增长4.46%,月度订单呈现由低走高然后又下滑,然后逐步恢复的起伏态势。由于特殊原因,1-2月份居民外出人数起初较少然后逐步增加,视光服务客户量也同样如此,镜片订单在3月和4月出现了高增长,应该是前期积累下来的客户集中寻求服务所致,但这种高增长没有持续,5-6月订单又开始滑落,7-8月订单下滑幅度减少,逐步恢复到9月订单的小幅正增长。”

欧普康视分析指出,经过调研,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部分角膜塑形镜的潜在用户选择了减离焦框架眼镜,框架眼镜不属于医疗器械,营销宣传上管控较松,主渠道又是终端数量较多的眼镜店,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是居民消费较预期疲软,尤其是5-6月,7月后虽有所好转,消费医疗依然增长乏力;

三是角膜塑形镜品牌增多,竞争加剧。”

事实上,公司延续了半年报以来的诚恳态度。

在今年9月15日的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欧普康视副总经理肖永战表示,近期公司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佳,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难以再保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二是市场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潜在的竞争对手已经从此前的四五个增长到一二十个,同时离焦镜片、阿托品、哺光仪等产品的出现也加剧了对OK镜的竞争;此外,市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OK镜这样一个高消费水平的产品造成了影响。

不讳疾忌医、不“捂盖子”,通过这样的实诚,投资者或许也能更清晰了解到公司的实际问题所在。就这一点而言,欧普康视的态度也算得上A股上市公司中一股清流。

2、“OK镜”仍是一门好生意吗?

不过,财务数据显示,欧普康视依然维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高达78.29%,2023年上半年,公司硬质角膜接触镜贡献营收比例达到49.13%,产品毛利率为89.45%,堪比白酒。

从这个角度讲,“OK镜”显然仍是一门好生意。

不过,当前市场格局正在悄然生变,红海已现,内卷迹象初显。

随着欧普康视同业公司爱博医疗(688050.SH)、昊海生科(688366.SH)等企业的相关产品广泛进入市场,角膜塑形镜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欧普康视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业务近年来增速以大幅降低,根据年报该业务2018-2022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7.1%、41.12%、24.84%、38.44%、13.8%。2022年增速显著下滑,2023年上半年,硬性角膜接触镜营业收入增长仅10.88%。

此外,随着集采降临,未来公司的硬质角膜接触镜能否维持高毛利,也是一大问题。

8月1日起,欧普康视的角膜塑形镜正式开始进入河北省医保集采,未来角膜塑形镜是否会全面进入各省集采尚不得而知。

另外,当前OK镜还遭遇新的“劲敌”——“离焦软镜”。

长期以来,OK镜(角膜塑形镜)曾是国际及学界认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要方案,不过,随着离焦镜以及离焦软镜等竞品的出现,令OK镜遭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继库博、强生等外资巨头分别在国内推出离焦软镜后,离焦软镜赛道又添新玩家。10月13日,深圳市瞳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据介绍,双方将共同进军儿童近视防控领域,推进更具性价比的软镜普惠型产品。

据此,离焦软镜和OK镜、离焦框架镜一样,也是一种用于近视防控的视光治疗方案。不过相较于只能晚上佩戴的OK镜,离焦软镜在使用、验配流程上更为简便,且二者费用相当。因此,离焦软镜或有潜力成为新的近视防控“爆款”产品。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