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11月30日午间,开立医疗(300633.SZ)公告,公司型号/规格为EU-10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近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在医疗机构中用于对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直 肠、结肠)、支气管进行腔内超声成像检查,配用探头。
【科普】
开立医疗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医用电子内窥镜设备及耗材等。
【解读】
开立医疗推出的EU-10是国产首台同时覆盖消化、呼吸领域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可搭配使用公司消化、呼吸领域的多款内窥镜用超声探头,满足多科室临床应用。该产品与公司已上市电子内窥镜、超声内镜组合成系列产品,可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解决方案,加速进口替代。
开立医疗称,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宽带超声成像技术,同公司基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内镜用超声探头进行优化适配,进一步提升了图像分辨力和穿透深度,图像质量更优。同时产品采用先进全数字传输控制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产品具有设计小型轻量化、独立触控操作等特性,更好满足实际临床使用。
据其2022年中报,超声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并全面掌握彩超主机及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目前已掌握超声主机平台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多通道硬件平台、低功耗超声成像技术平台、嵌入式软件平台等;在超声换能器方面拥有宽频带单晶探头技术、宽频带复合材料探头技术、特种应用探头技术等,相关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超声探头技术是决定超声系统性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生产的医用超声探头超过60个型号,临床应用基本覆盖了人体全身各部位器官。在当今超声领域最高端的单晶探头技术方面,开立医疗已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内窥镜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具备聚谱成像技术(SFI)、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IST)、高清实时图像处理技术、高性能镜体制造、内镜用超声探头、软镜镜体制成等多项先进内窥镜技术和工艺。2016年,公司推出国产首台高清电子内镜系统HD-500,并于2018年推出了首台搭载iEndo智能平台的HD-550系统,使得公司在电子内窥镜高端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该产品也代表了目前国产内镜的领先水平。
基于在软性内窥镜成像技术的技术积累,公司快速进入硬镜领域,先后上市三芯片2k硬镜、4k硬镜系统等产品,目前已实现小规模销售。同时,在高端镜种领域,开立医疗实现了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研发方面,公司除深圳总部的研发中心外,还设有美国硅谷研发中心(Sonowise)、美国西雅图研发中心(Bioprober)、日本东京研发中心(开立日本)、上海研发中心(上海爱声)、哈尔滨研发中心(哈尔滨开立)、武汉研发中心(武汉开立),开展包括下一代超声系统、高性能探头、高清内窥镜、超声内镜、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产品的研发。
开立医疗第一大主营彩超业务稳定增长,2022年H1实现收入同比增长25.59%至5.43亿元,占比营收64.98%;公司内镜设备业务则处于快速增长期,同期内,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实现收入同比增长51.47%至2.72亿元,在营收中占比32.56%。
不过,彩超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1.62个百分点至63.52%,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毛利率则同比增加4.53个百分点至69.76%。
另据据天风证券研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超声收入约8亿元,同比增长约20%。软镜收入超过3.3亿元,同比增长约60%。硬镜收入约0.4亿元,同比增长约300%。
开源证券分析指出,公司相继推出支气管镜、环阵超声内镜、光学放大内镜、刚度可调内镜以及细镜,补足了公司内镜产品种类和功能方面的短板,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彩超系统产品销售结构逐渐优化,加快渗透到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毛利进一步提升;软镜业务正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并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望保持超速增长;凸阵超声内镜、新一代4K硬镜、血管内超声(IVUS)和彩超升级系统等重磅产品有望未来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动能。军队医院正常招投标等积极因素使公司未来业绩的确定性不断增强,业绩有望阶梯性逐步提升,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2年前三季度,开立医疗实现营收12.51亿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76.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25亿元,同比增长90.36%。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