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9月6日,药石科技(300725.SZ)公布,2023年6月7日,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购买了圆融1号信托产品。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上述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公司已就上述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后续事宜与中融信托进行了沟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复。
近期,中融信托产品开始逾期,并波及多家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药石科技、微光股份、安邦电气、先锋电子、金房能源、中瑞泰、金博股份、南都物业、咸亨国际等9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
此前,8月4日,咸亨国际披露,称其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部分逾期兑付。
8月11日,南都物业、金博股份齐发公告,称均“触雷”于中融信托。
8月21日,微光股份宣布踩雷中融信托,金额5000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
8月22日,先锋电子发布公告称,2022年8月15日至17日,公司分别使用闲置资金3000万元、2000万元购买了由中融信托担任受托方的“裕嘉1号”和“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截至该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均尚未收回。
对于中融信托出现的兑付问题,有市场传闻称,中植系爆雷引发中融信托停兑,理由为资金池业务出现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近年来,中融信托频频踩雷多家债务危机房企,包括恒大集团、佳兆业、融创、阳光城、蓝光集团、泰禾集团、世茂集团、华夏幸福、海伦堡、名门地产、东亚地产、郑和发展、北大资源、青海国投、皇庭国际等至少15家地产企业,在市场大调整下,这些曾经的辉煌者均走到了出险的境地。
药石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药物分子砌块的研发、工艺开发、生产和销售;基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基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药物开发和生产服务(CDMO)。公司主要产品为药物分子砌块。
2022年以来,公司业绩小幅承压。2022年,药石科技实现营收 15.95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下降35.41%;扣非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15%。对于归母净利润下滑原因,药石科技在年报中解释称,系因2021年度公司完成对浙江晖石的控股,原持有股权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2.2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进一步下滑,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14.89%;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25.61%;扣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28.36%。增收不增利主要是新产能折旧5226.66万元,人工成本同比增加0.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0.21亿元,可转债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583.06万元等因素。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